钢桶涂装生产的安全卫生与防护(2)
杨文亮

第二讲 钢桶涂装生产安全技术
一、钢桶涂装车间综合安全技术
1、涂装车间的职业卫生指标
(1)温度和湿度
按涂装工艺要求,涂装车间的合适温度可在20℃以上,湿度为70%以下,喷漆室内风速为0.5m/s。冬季,涂装车间宜采用局部采暖,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16℃。
(2)采光和照明
涂装车间为增强辨色性,应尽可能用自然采光。当窗户面积为照射面积的1/5以上时,可获得较好的采光。一般钢桶喷漆室光照度为150~300LZ,前处理区光照度为70~150LZ。
涂装、膦化膜的检查一般需要局部照明。但不宜采用荧光灯,因其容易引起炫目,并且显色力较差。
(3)尘埃的允许度
从职业卫生和产品质量要求双重规定,涂装车间空气的尘埃越少越好,一般钢桶涂装对其洁净度要求为1000等级,即大于0.5微米的尘粒总数不超过350粒/升。
(4)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国家对涂装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有标准规定。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中有严格的要求。
(5)有害物质的允许排放量
为保持涂装车间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除了控制有害物质在车间内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以外,还必须控制有害物质从涂装车间向大气的排放。各国对容许排放量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2、涂装车间的通风要求
(1)一般通风原则
涂装车间必须设置通风装置,以防止涂装生产过程有害物质的危害,使涂装前处理和喷漆生产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风首先选择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一般用侧窗、天窗等,在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一定要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要进行科学的测算,要有足够大的通风量,应保证易燃易爆气体、蒸气的浓度不得超过其爆炸下限浓度的25%。
(2)全面通风
对于大批量生产而言,因工作场地大、挥发空间大等特殊情况,就采用有组织的全面排风,使车间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条件。
钢桶涂装车间往往整个车间内的空气都有污染,而污染物浓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面排风系统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来减轻污染程度,使整个车间的污染低于最大允许浓度后排入大气。采用全面通风时,应从涂装车间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的地方向通风口排风。
(3)局部排风
局部排风是涂装生产车间广泛应用的通风方式,是在涂装有关工位分别设置通风口和管网,形成合理层流,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废气定向排出,使工作区的有害气体或有害物质粉尘浓度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的限值标准。局部排风由于靠近污染源,排出管路密闭,通风路程短,所需风量小,易于净化回收。
局部排风一般设计的原则是:按照设计程序,组成局部排风系统。涂装工作区域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包括:排风罩、风管、风机、净化装置等。排风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测量和计算,排风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比如烘干室排风,风量过大,烘内热损失增大,不经济;风量过小,达不到安全要求。
3、涂装车间的其它安全措施
(1)车间总体布置要求
涂装车间总体设计上应与钢桶涂装前生产区域、油漆库房、成品库等进行封隔。涂装车间最好设置在单层并靠近户外的车房里。车间门窗应向外开,车间内的通道应不小于1.2 米。
涂装车间排风系统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距地面不低于2米。
涂装车间与临近车间和户外的出入口应畅通,不应放置钢桶等,防止出入口堵塞。
涂装车间内所有设备、排风道等都应安全接地,并严禁乱接临时电气管线。
涂装车间不应设置在集会、教育、住宅等公其场所附近。
(2)喷漆室一般要求
喷漆室即为一个完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良好机械通风设备的,专门用于喷涂涂料的房间或围护结构。室内气流组织能限制漆雾、溶剂蒸气向外逸散,使其集中安全排放到室外,围护结构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喷漆室内一般不设置电气设备,如必须设置时,应符合国家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的规定,实现电气整体防爆。比如选用防爆电机、防爆灯等等。
喷漆室附近不应设置更衣室、休息室和吸烟室等。
二、钢桶涂装防毒安全技术
1、涂装防毒技术措施
(1)一般原则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苯的危害列为一级,即极度危害级。严格限制用苯作为溶剂稀释剂。
(2)限制和替代含苯涂料
为了取代有机溶剂,减少或防止职业危害,国内外积极研究开发新型涂料,目前采用的有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和粉末涂料等。近年来,我国开始应用抽余油替代含苯溶剂,并试制成功无苯涂料。
(3)限制和替代红丹防锈漆和重金属颜料
目前我国已开始采用铁红、云母氧化铁等防锈涂料替代铅防锈涂料,可以有效减少铅中毒。
(4)制定安全涂装方法
采用喷漆室,将喷漆作业密闭与外界隔离,同时配合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这是目前钢桶涂装作业最主要的防毒安全措施。
(5)隔离操作和仪表控制自动化
在采用喷漆室生产时,为了减少工作人员中毒危害,可将工人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与涂装设备隔离,两者之间借助仪表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
(6)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在必要的时候,操作者可使用送风罩和防苯口罩。送风面罩是将经过净化的压缩空气与有毒气体隔绝,直接送到工人呼吸道。防苯口罩上两边有滤毒盒,盒内装活性炭颗粒,能滤去含苯气体。
涂装作业中为防止苯和汽油与操作者皮肤长期接触,需用液体手套或防苯手套。这种“手套”实际是用一种水溶液涂在手上,能干燥成薄膜,而又不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中。
液体手套的配制方法为:先用甘油(140g)、水(260g)、干酚素(140g)混合,加热到60~70℃并拌匀,待膨胀后降温至40℃左右,加氨水(40mL)调匀,再降到室温加乙醇(280g)调匀,即可使用。工作前可以将以上溶液少许涂于双手,待干燥即可,用过后,用水洗涤手上的薄膜即可去掉。需要时再次涂上。
2、利用喷漆室防止喷漆中毒
(1)喷漆室的作用
喷漆室是带有机械通风的安全设备,为密闭式或半密闭式的围护结构,室内气流组织应能有效地捕集漆雾及溶剂蒸气,并经干式或湿式漆雾去除装置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漆雾去除率,使其集中安全排放,同时保证操作者呼吸到合格的低毒空气。从安全上讲,喷漆室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喷漆室将钢桶喷漆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使含有漆雾和各种溶剂的空气聚集,并经漆雾去除装置处理后排出。使喷漆室邻近的生产部门不受影响,车间内环境条件有所改善。
·由于喷漆室内部有一定流向的气流组织,能保证操作者在操作区喷漆时受到的空气污染明显减轻。
·由于钢桶喷漆限制在喷漆室内进行,在这有限的区域内,容易实现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的控制和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产品质量和工人健康的双重要求。
(2)喷漆室的种类和特点
喷漆室种类很多,按照喷漆室的漆雾去除净化装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大类。
·干式漆雾去除装置是利用折流板或过滤网来捕集漆雾,而不使用水。常见的干式喷漆室,捕集漆雾使用的是过滤纸,这种过滤纸拉伸强度大、捕集效率高、装拆容易、使用方便。使用一段时间,拿出去把干漆一抖,可重新使用,能长时间持续使用。干式喷漆室具有结构简单、抽风风量和风压小;在同样的净化效果情况下,干式喷漆室内被带走的漆雾少,所以涂料损耗小,涂覆效率高。由于干式喷漆室不使用水,没有废水产生,不必进行水处理,所以运转费用也相对低。缺点是室内及折流板是消耗品,消耗量大需经常更换。由于污染严重时,在某些条件下,还可能引起自燃。因此,干式喷漆室更适用于小批量钢桶涂装生产。
·湿式喷漆室主要用水来处理漆雾,也有用油来处理漆雾的。用水为介质远比用油广泛,因它没有着水危险,安全可靠。尤其是大批量钢桶生产中,湿式喷漆室应用更为普遍。用水为介质治理漆雾的湿式喷漆室,由于采用漆雾去除装置不同,无论在结构方面、应用效果方面及适用性均有所不同。现在制桶行业常用的湿式喷漆室有两种型式,即水帘式和水旋式。
水帘式喷漆室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室体、水帘式漆雾去除装置、喷淋装置、水泵和水泵附件、气水分离器、风机和风管附件,以及照明装置等。
水旋式喷漆室配置有水旋式漆雾去除装置,其主要组成为水旋器,或称旋压冲洗管。通过排气格栅下的水旋器,漆雾同空气分离,漆雾则积存于槽中。水旋式喷漆室适用于生产量大的连续式涂装生产线,为目前各种喷漆室中漆雾净化效率较高的一种喷雾室,一般净化效率可达92%~95%。
(3)喷漆室的通用安全技术条件。
·较高的漆雾净化效率。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能超标。
·符合防爆防火安全的规定。
·防噪声安全。喷漆室配套的风机、水泵、风管等的噪声不得对操作人员有所影响。
·防腐蚀安全。所选用的漆雾凝聚剂尽可能为弱碱性,水槽内壁应涂覆防腐蚀材料。
·劳动操作安全。所有结构的设置都要考虑操作者的安全。
·安全监察。喷漆室的设计和制造应有国家劳动安全监督检验机构鉴定的合格证。
3、溶剂废气的净化方法
涂装车间的废气净化是防毒技术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的废气排放源有两个部分:喷漆室和烘干室。
(1)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作为吸剂,把气体中的有害物质成分在活性炭庞大的固相表面进行吸附浓缩,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活性炭为表面多孔的物质,所以表面积很大,具有优越的吸附特性。活性炭吸附法比较于小批量生产,溶剂挥发量不大的场合。
(2)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中可燃物质能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净化方法,即将有机废气中的可燃物质(有机溶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催化燃烧是接触燃烧,没有火焰,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起促进反应,而本身没有变化或消耗的物质。催化燃烧法最适合钢桶大批量连续涂装生产线。
(3)洗涤吸收法
洗涤吸收法,就是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涂装废气,以除去其中的有害成分的一种废气处理方法。通常可用0号柴油做吸收剂,还有其它一些液体也可以做吸收剂,如7号机油、汽油等。其处理方法与活性炭吸附法差不多。
三、钢桶涂装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
我国钢桶行业涂装生产发生火灾、爆炸的事故频率较高,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容易造成较高的经济损失。为掌握钢桶涂装作业防火防爆技术,现对燃烧和爆炸的性质、条件及有关现象的基础知识作一概括的介绍。
(1)燃烧的形成条件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
·有可燃物质存在,并达到一定浓度。例如在20℃时用火柴点汽油,会立即燃烧,用火柴点煤油却不能燃烧,这是因为煤油在20℃时产生的蒸气很少、蒸气浓度不够的缘故。
·有助燃物质存在,助燃物质数量不够也不会发生燃烧。正常空气中含氧量在21%左右,若空中含氧量降低至14%~18%以下时,可燃物质一般会停止燃烧。
·有着火源存在,即有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着火源须具有足够的温度和热量。
可燃气体在正常下就具备燃烧的条件,比液体和固体都容易燃烧。
(2)爆炸与燃烧的关系
爆炸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发生瞬间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都叫做爆炸。爆炸有物理性爆炸和化学化爆炸,前者可间接引起火灾,后者则直接引起火灾。
物理性爆炸是指容器内压力急速增加,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它的爆炸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化学爆炸是指爆炸性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产生大量气体和较高的温度而发生的爆炸,其爆炸过程包括化学变化过程。如钢桶涂装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粉尘与空气形成混合物的爆炸都属于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就是可燃物质事先与氧化剂混合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着火源而发生的在极短时间内的燃烧。这种燃烧速度极快,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相物质,爆炸时产生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发出巨大的声响。这不同于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燃烧过程中逐渐形成与氧化剂的混合物,燃烧平稳而缓慢,没有爆炸现象。
燃烧与爆炸的异同点如下:
·可燃物质的燃烧与爆炸,本质上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
·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在于氧化速度的不同。
·决定氧化速度的因素是在点火前可燃物质与助燃物是否均匀混合。
·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
2、钢桶涂装生产中危险物质参数
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统称为危险物品。钢桶涂装生产中的危险物品主要有溶剂型涂料、与溶剂型涂料配套的溶剂和稀释剂等。表示危险物质主要危险性能的参数有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引爆能量等。
(1)闪点
易燃液体表面,都有一定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此种混合物在遇火源会发生燃烧。如果可燃气体挥发速度低,一经燃烧,新的蒸气来不及补充,则此种燃烧一闪即灭,称为闪燃。能引起闪燃的温度叫闪点。
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闪点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钢桶涂装中的危险物质的闪点基本者在6℃~28℃之间,属于一级易燃物质。
(2)燃点和自燃点
可燃液体在空气中达到某一温度时,接触火源即发生燃烧,若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这种现象叫做着火。能引起着火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或着火点。
在燃烧温度下能形成连续燃烧。因为此时的液体蒸发速度比闪点温度时稍快,蒸气量足以供给连续不断的燃烧。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燃烧,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温度。钢桶生产中常见溶剂的自燃点数值在170℃~540℃之间。
易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质如下:
·易燃物质的沸点越低,其闪点也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易燃物质的密度越小,其蒸发速度越快,闪点也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同一类有机化合物中,一般是分子量越小的,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在脂肪族碳氧化合物中,醚的火灾危险性最大,醛、酮、酯类次之,醇类又次之,酸类的火灾危险性较小。
·大部分易燃物质,都是高电阻的电介质,所以都有摩擦产生静电放电发生火灾的危险。
(3)爆炸极限和爆炸危险度
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当其燃爆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的量值范围,同时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因为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都不能发生燃烧和爆炸。只有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个浓度区间可以发生爆炸,这个区间称为爆炸范围。影响爆炸极限的主要因素如下:
·环境温度增高,爆炸范围扩大。
·含氧量增高,爆炸范围扩大,反之则缩小。
·爆炸性混合气中有惰性气体存在,爆炸范围缩小,惰性气体增加到一定数量则不能爆炸。
·压力增高时爆炸范围扩大,压力降低时,爆炸范围缩小。
易燃和可燃物质的蒸气的爆炸危险性可以用爆炸危险度即爆炸浓度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来表示:
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值-标准下限值)/标准下限浓度
上式说明,爆炸下限浓度低而爆炸上限浓度高,即爆炸范围宽时,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危险度就高。表6为钢桶涂装常用有机溶剂和稀释剂的爆炸极限。
表6 常用有机溶剂和稀释剂的爆炸极限
有机物名称 |
闪点/℃ |
爆炸极限/% |
上限 |
下限 |
甲苯 |
6~30 |
1.0 |
7 |
二甲苯 |
29 |
1.0 |
7.6 |
乙醇 |
9~32 |
2.6 |
19 |
异丙醇 |
12 |
2 |
12 |
丁醇 |
21~34 |
1.7 |
8 |
丙醇 |
-20 |
1.6 |
13 |
乙酸乙酯 |
-10 |
2.1 |
11.5 |
乙酸丙酯 |
10 |
11.7 |
8 |
乙酸丁酯 |
22 |
1.2 |
7.6 |
200号溶剂汽油 |
19 |
1.0 |
6 |
3、钢桶涂装生产车间的电气安全
(1)整体防爆要求
钢桶涂装车间的电气安全,必须符合整体防爆的要求,即电机、电器、照明、线路等都必须符合防爆安全要求,不能有一项例外。
电机应选用防爆电机。空气开关、空气断路器和二次起动用空气控制器等均应采用隔爆型。车间照明灯具应采用防爆安全型或隔爆型。电气线路应高架或埋地,接线盒则应采用增安型或隔爆型。
(2)安全接地
钢桶涂装车间的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除照明装置外的其它电气设备均应采用专用接地线。
(3)电气设备的选择
钢桶涂装车间所选用的电气设备防爆等级,按规定应达到一级要求。
正常情况下,喷漆室和烘干室内一般不设置电气设备,确有必要时,允许装防爆安全型的电气设备。排风用的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应相应地选择防爆类型的。喷漆室和烘干室电气线路应选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其安全导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熔断器熔体和开关延时过电流保护器额定值的1.25倍。电气线路的绝缘度不应低于网络的电压,且不应低于500V。进入喷漆室和烘干室的导线不可有接触类连接头。在可燃气体没有排除干净之前,不可进行拔除插头和拆除灯头等电气维修操作。
4、火灾、爆炸监测和灭火设施
(1)火灾、爆炸监测仪器
火灾监测仪器是发现火灾苗头的设备。火灾发生前有酝酿期和发展期,会陆续出现火灾的信息,如烟、热流、火光、辐射热、臭气等,均可作为监测仪表的探测对象。现在,除利用感温原理外,还利用感烟、感光(红外和紫外)和感气等多种探测原理来探测火灾信息。
(2)灭火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可燃物、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缺少其中某一条件,燃烧就停止。为此,灭火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冷却法。即降低已燃物质温度,使之降低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
·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隔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致蔓延。
为了迅速扑灭火灾,以上三种方法往往同时并用。对灭火剂的要求是效能高、使用方便、成本低、对人体和生物基本无害。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泡沫液、隋性气体、阻燃不燃性挥发液、化学干粉、固态物质等。
(3)灭火设施
·消防用水。水是最方便、资源最丰富的灭火剂。水的热容量比任何液体都大,而且它在蒸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水的热吸收能力很大,具有显著的冷却作用。水的蒸气既能冲淡燃烧区的可燃气体浓度,又能起到阻挡空气进入燃烧区的作用。
·灭火泡(泡沫灭火器)。泡沫的灭火机理是利用泡中水分或惰性气体的冷却和泡层隔绝空气的窒息作用。灭火泡有化学泡沫、低倍空气泡、高倍空气泡和耐醇泡等。
·不燃性挥发液。不燃性挥发液的灭火机理是蒸发冷却和稀释氧浓度,常用的有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不导电,也常用于电气灭火。
·化学干粉和固态物质。用化学干粉灭火主要是为抑制燃烧。固体灭火物质中,黄沙最为便宜,资源丰富,故使用最为普遍。
涂装车间及附近除设置固定灭火装置外,还应配置小型灭火机和其它简易的灭火器材。涂装车间一般宜使用报警、灭火联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同时,涂装车间周围应设置消防水源。通常,涂装车间周围应设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
四、钢桶涂装防静电安全技术
1、涂装生产中的静电危害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使人体受电击、影响产品质量和引起燃烧、爆炸三个方面。在涂装生产中,许多事故案例证实,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点火能量,可引起溶剂型涂料和粉末涂料的燃烧和爆炸。
涂装生产中产生静电放电的原因,除了涂料可能在管道高速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静电积聚外,主要是实施静电喷涂时,两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而释放能量所致。电极上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在瞬间,能量集中释放容易产生火花放电,在静电喷漆和静电喷粉过喷形成的悬浮物空间,以及有机溶剂挥发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空间,有可能点燃易燃、易爆物质而引起火灾、爆炸。
人体带电时接触接地物体,或者人体接触高压静电载体,都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当电势差达到一定值,这种放电轻则会使人感觉到电击,重则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2、防静电技术措施
(1)人体防静电
在涂装车间不允许穿化纤类衣服进入喷涂区和烘干区,而应当穿采用导电纤维制作的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橡胶制作的防静电鞋。
(2)涂料防静电
涂装车间调剂涂料时,涂料在管道中流动的静电大体与流速的平方值成正比,涂料在管道中的流速应加以限制,应尽量采用大管径小流速。
(3)正确接地防静电
接地是防静电最简单的、最常用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使物体与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泄漏电路,将产生在物体上的静电泄漏于大地,防止在物体上贮存静电。应注意的是:接地是防止带电的措施,而不是防止静电产生的措施。
(4)采用静电中和器防静电
静电中和是静电消失的主要途径之一。静电中和是借助电子来完成的。静电中和器就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体上的静电电荷得到相反符号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危险。静电中和器有多种类型,用于涂装车间内消除静电的中和器,主要为感应式中和器。
3、静电涂装中的防静电设计
在钢桶涂装中,目前仍有一部分企业采用静电涂装方法。在此种涂装生产中,防静电设计是一项主要的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无论是静电喷漆还是静电喷粉,其防静电设计的首要环节是喷枪系统的高压静电发生器,在已整流的工作电流下,应有恒定的电场强度控制。当喷枪与钢桶间距变化时,其电流限值不宜超过工作电流的10%。
高压静电发生器应配置自动无火花放电器,当断开高压后,用以释放残留在高压静电发生器上的电荷。
供漆装置及其管道均应对地绝缘,不得触及接地的构件。被涂钢桶、喷枪支架、高压电缆的屏蔽线、静电喷漆室内的管道均应接地。
操作者应穿着防止静电积聚的工作服,不得站立在塑料板或橡胶板上操作配电板,避免人体在静电场内感应电流。
静电喷漆室内含有机溶剂废气,在采用高空排放时必须考虑防雷措施。
五、钢桶涂装防尘安全技术
1、钢桶涂装生产中的粉尘特性及其危害
钢桶涂装生产粉尘源主要是由粉末涂料涂装过程生成的。粉末涂料一般要求180目过筛,其颗粒直径的大小多半在10~90μm。这类粉尘污染是由喷粉室回收装置设计不良而造成粉末外逸,往往在喷粉室的操作区最为严重。
生产性粉尘的排放标准,其浓度一般为不超过150mg/m3。
根据粉尘的物理性能,颗度越小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大些的粉尘,可以被完全阻留在鼻、气管内,小些的粉尘能过到肺泡内而形成尘肺病。大多数粉尘都能引起的典型危害是呼吸道炎症,主要是鼻腔疾病,常见的有肥大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还有的可引起支气管炎。
尘肺是指肺内存在吸入的粉尘并与其发生非肿瘤的组织反应,导致肺组织损伤,使肺组织纤维化。初期的症状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和气短,继续发展就会影响呼吸机能和其它器官的机能。严重的尘肺长期得不到医治可能会形成肺部肿瘤。
2、涂装作业防尘安全的一般原则
涂装生产防尘安全的一般原则,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消除或减少粉尘源;二是防止粉尘散发到操作区,使操作者不受粉尘危害。
(1)改进工艺和设备
有的企业在进行镀锌桶补锌生产中,采用喷砂工艺对焊缝进行除锈,这种生产工艺和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容易使操作者产生严重的尘肺病。还有的企业购买的钢板材料严重锈蚀,采用砂布、喷砂等人工除锈方法,都可能造成尘肺。还有磨边工艺等,这些工艺及设备都应进行改进,并购买比较好的材料生产,以减少粉尘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2)防止粉尘散逸到操作区
·采用密闭式喷涂设备。
·操作者佩戴防尘口罩。
·采用通风除尘,这是防尘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