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实施推进思考(下)
文/李伟

标准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工具,好多人把标准化等同于了作业指导书,人员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业就能保证作业的一致性;但笔者不认为标准化在企业中的使用环境仅仅是作业指导书一项,更多的一项系统的多维度思考:是组织职责+业务流程+作业流程的多维度的标准化的过程,只有如此人员才能做到有效的分工协作,利用标准化提升作业效率;

笔者认为标准化包括如下六个维度的推进:
1、业务流程图;
2、岗位职责划分;
3、管理者标准作业;
4、作业流程图;
5、作业指导书;
6、作业表单;
只有多维度的推进标准化才能做到有效的标准作业。
4、作业流程图-正确可复制做事的作业顺序
ISO喜欢用程序文件来代替流程图,笔者不太喜欢这种方式,它不能直观有效的展示作业顺序,且不利于企业目视化的执行,笔者建议在编写程序文件时应该结合流程和程序文件的优势来替代传统的大篇幅的程序文件的编写,并且需要将做事顺序目视化,作业流程图的关键是展示做事的主体责任部门及做事的先后顺序,来实现端对端的问题解决思路。一份好的作业流程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简练描述的做事顺序;
2.责任主体(责任部门,责任人)
3.主要工作职责;
4.使用表单/工具;
5.输出;
只有这样的一份流程才是清晰的指导大家工作的作业流程图,也是推动作业标准化的前期手段。
5、作业指导书是实现员工标准作业的指导手段
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是不同的两类文件,标准是一组用来判定好坏的文件,是判定是否接收的文件;而作业指导书是指为达到作业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有效作业要求的文件;两者侧重点不一样,更多的是如何让员工理解产品的接受标准并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去作业更有助于产品和企业品质的提高;
作业指导书不是简单的作业顺序的图示化展示,更多的需要展示作业的关键步骤;为实现员工执行层次的标准作业,需要软性的作业指导书+硬件的防错工装+流程监督,以上是我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

6、作业表单-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记录,追溯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所有有效管理的流动,最后都会转化为信息流,信息流驱动物流的流动,而表单的流动是信息流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业表单用来指引工作的有效落实,是过程实施的记录体现,是指导流动推进的有效方式,表单的设计应该遵守分工写作的原则,避免出现信息的孤岛“一表作业模式”;
表单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为了完成整体的流动和记录需求和而存在的,若不能明确表单的目的,表单设计的价值就已经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