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 公司库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业余园地 ·管理文摘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人才信息 ·企业站点 ·下载中心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行业新闻:我们聚集国内外钢桶包装行业相关的新闻资料,让您足不出户了解行业大事,掌握发展方向。
  首页-行业新闻-包装简史 包二叔《包装简史》 -中国钢桶包装网  

 
 
 

包二叔《包装简史》

文/包二叔

那时候,没有包装企业,也没有包装专家和教授,人和食物都没有包装。没有包装的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没有包装的水果。没有包装的水果,很容易腐败;没有包装的人,便懂得了羞耻。

自从人类穿上第一条草裙,世界便有了包装。包装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

最早的包装容器,自然是用于盛装食物的陶器。问题来了:最早的陶器究竟出现在哪个国家?(反正不是只有200多年历史的霉国)

各国的考古学家挖坟掘墓,不惜以自己祖宗的灵魂家园为代价,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包装界的比基尼。哦,错了,是吉尼斯。

盛产雌雄同体人的泰国自豪地说:他们发现了夜丰颂府迈桑南村的仙人洞有原始手制陶片,距今8000年。话音刚落,西方考古家说:安纳托利亚的陶器有9000年的历史。中国考古学家淡定地说:中国广西大龙潭鲤鱼嘴遗址的绳纹陶,距今12800年。

比历史,中国好像还没怕过谁,我们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是吃软饭的。

水果是人类食物的鼻祖(亚当和夏娃的主食,灵长类动物也吃水果)。水果有一种比动物更高级的生理行为——它的细胞能进行两种呼吸: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与动物类似);氧气缺乏时,进行无氧呼吸(特有本领)。

无氧呼吸的水果,其呼吸产物中有一种成份,学名乙醇,俗称酒精,分子式C2H5OH

这个酒精是个“好”东西:观之晶莹剔透,闻之浓香馥郁,饮之忘乎所以,多少人因为它酒后失言、祸从口出、妻离子散、身败名裂。(比如星光大道前主持人,酒后唱京剧惹祸上身。因此,包二叔建议大家多做酒包,少饮酒)

《史记》载:“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富比千乘之家”。翻译过来就是:大城市里酿酒的那货,富裕程度和家里有一千辆奔驰车的老板差不多。可见古时酒业之兴盛。

最初的酒当然是用陶器盛放,后来也用铜器盛放。我国考古学家在很多地方都淘到古酒及其完整的酒包装。比如,河南贾湖遗址出土陶器盛装酒、辽宁叶茂台村出土瓷器盛装酒、安徽双墩村出土铜器盛装酒。

近代以来,酒的包装五花八门。就其材料而言,无非是陶瓷、玻璃和塑料,外面再加纸盒、木盒、塑料盒。材料大体相同,外装饰上做的文章是越来越多,特别是防伪技术,几乎就是酒包装的“护身符”。
酒在发酵过程中,析出的产物主要是乙醇,但还有甲醇、杂醇、醛类等杂质,需要醇化以去除杂质。用陶器贮存酒,也是这个原因,有利于酒的自然醇化。

然而自然醇化过程较慢,需时过长。于是有人研究出醇化酒瓶。把功能材料添加到酒容器中制成醇化酒瓶(特别是陶瓷瓶),加速酒的醇化,提升酒的品质和口感。这是酒包装领域中一个很好的创新。

前面提到水果,水果的包装也是个有趣的问题。一般来讲,自然存放时,温带、亚寒带水果保质期稍长,热带亚热带水果保质期较短。有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离株后很快腐败,如果没有良好的包装,则只能“地产地销”。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说的是荔枝果。虽然荔枝极易变质,但是架不住好吃呀。唐代有个女人,长的胖且嘴馋,就中意吃荔枝。

她老公没办法,派军马从岭南送荔枝给她吃。就她一个人吃,连白居易这样的大咖都吃不上。白大咖看不下去了,挥笔吐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从岭南到长安,即使换马不换人地连夜跑,也要三四天吧。三天后荔枝都变味了,杨贵妃还怎么吃呢。

古人自有办法。他们将荔枝连枝带叶采下,装进竹筒里,再把竹筒用棉花团封口,这样保证送到杨贵妃的果盘里时新鲜如初。

现在搞明白了,这种包装的原理叫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刚才说过,水果会发生两种呼吸,氧气充足时,细胞呼吸非常旺盛,很快耗尽自身的糖类物质。

水果自己把自己的糖用完了,那人类还吃个棒槌呀。

反过来,如果包装过于严实,水果耗尽容器里的氧气后开始转为无氧呼吸,过几天打开包装只能喝果酒了。能不能不让它太快耗尽糖份,而又不发生无氧呼吸呢?

可以,气调包装专门干这事儿。

通过精密设计包装的透气性,让水果处于微弱的有氧呼吸状态下(不发生无氧呼吸),这时的水果类似于“休眠”,它的新鲜状态则会保持很久。

包二叔做过实验,只要设计合理,气调包装的荔枝保鲜10天没问题。如果再配以低温,那20天没问题。所以,现在连哈尔滨这样的北方城市人民都能享受到杨贵妃的待遇,吃上鲜荔枝了。

气调包装不只用于水果,还用于各种蔬菜、各种肉类、各种奶酪等,总之应用面很广。不过,如果设计不当,则适得其反。有一年,包二叔老家的亲戚,仓库里存了几十吨冬瓜,过段时间全烂了,赔了好几万。嗯,没有掌握好气调贮藏技术。

对于大多数85前的人,心里都有个“罐头梦”,这是只有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奢侈品。

罐头的发明,起源于拿破仑。因为打仗需要,他悬赏1.2万法郎的巨款征求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发明家”。

一位姓阿佩尔的厨师经过研究,终于在1804年成功发明玻璃瓶罐头,命名为“阿氏罐头”,申请了专利。

阿佩尔真是拿破仑的好子民,实现了“一个不想当发明家的厨师不是一个好勇夫”的梦想。

阿氏罐头发明不久,英国人杜伦发明了马口铁罐。1809年,杜伦的英国老乡安德伍德把马口铁罐用于制作罐头,发明世界上第一个马口铁罐罐头。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食品腐败是细菌繁殖所致,杀菌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这就是“巴氏灭菌法”的来源。

可以说,食品包装对人类的重要性不亚于食品本身。它不但帮助解决了人们对食物跨时空的需求,还有效延长了各路吃货的口味线。

人类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该干什么了?对,追求生活品质。其中一项是美化自己:化妆。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讲(又是他们),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化妆了,当时他们修剪和梳理自己的体毛,攀比谁的毛好看。鸟类也会这招。

英国不列癫痫博物馆里收藏有5500年前的石膏雕花罐,是香粉的包装容器;还藏有3500年前的玻璃、象牙、木器、玛瑙和斑石制成的化妆品容器,这些都是古埃及人的日用品。

古埃及人这么会玩时尚,古罗马人也不甘落后。史载公元前54年登基的一位古罗马君主,不但用香粉,还用眼影粉、脱毛液、染发液、沐浴液等。其包装也是花样百出,他们把沐浴液装在木鸭造型的容器里,沐浴的时候,一边洗澡一边玩鸭子。

说来难以置信,从罗马帝国结束直到19世纪,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人竟然不洗澡,他们认为洗澡有辱“圣洁”,只有病人才洗澡。这段时间,化妆品以及化妆品包装在他们那里就算是断层了。
直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人才慢慢开始洗澡。香皂也被发明出来。1885年,一位英国人开始用带有商标的纸包裹香皂出售。

1850年,法国人发明锡管。1920年,铝管包装开始出现。牙膏包装从锡管开始,到后来的铝管,再到现在的塑料管。

现在,贝壳包装已经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造型美观的容器。化妆品包装较注重外观造型,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它属于时尚圈。

1982年929日凌晨,12岁的美国女孩玛丽感觉自己很不舒服,好像是得了重感冒,她叫醒了母亲,母亲给她吃了一粒泰诺胶囊。早上7点左右,妈妈准备叫女儿起床,却发现玛丽倒在卫生间,奄奄一息。父母急忙叫来救护车,可惜玛丽送医院后确诊死亡。

小玛丽的非正常死亡揭开了美国史上最大的药品恶意投毒事件。后来查实,凶手在药房买了泰诺胶囊,把胶囊拆开后,混入剧毒氰化物,把胶囊重新装好后,再偷偷放回药房货架。

这次药品投毒事件造成连同小玛丽在内共7人死亡。生产泰诺胶囊的强生公司迅速研发了新型包装,美国政府也随即规定药品必须采用保险包装才能销售。澳大利亚政府2003年也出台药品保险包装法令。“泰诺事件”直接催生了显窃启包装技术。

显窃启包装(Tamper Evident Packaging),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显示包装已被开启的包装技术。应用较多的是结构破坏型显窃启包装。

目前市场上所有“开启即破坏”包装都属于这一类,已经从药品包装,延伸到了酒包装、食品饮料包装等,应用范围非常广。

用于药品的泡罩包装、用于饮料的易拉罐以及扭断盖等都属于结构破坏式显窃启包装。

网络购物兴起后,商品被偷盗或偷换之事时有发生。一不小心,“小米换大米”,付了小米手机的钱,却收到一包大米。不但消费者恼火,连快递公司都恼火,因为,快递流程长、周转环节多,根本无法监控到何时何地商品被掉包。

不仅贵重的物品容易被偷换,就连价格便宜的食品也经常被偷吃。有报道讲述记者卧底快递分拣公司,发现员工偷吃快递食品已是司空见惯。普通员工偷吃时,带班领导发现非但不制止,还参与一起偷吃。

因此,显窃启包装在网购领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基于结构破坏的显窃启包装明显不能满足网购要求,因为它无法追溯包装被窃启的时间和地点,无法追究到个人责任。

必须开发能够实时采集数据的数字化显窃启系统,对包装件状态实施全天候监控。包装件处于周转状态时,只要被开启,开启时间和开启地点的数据马上传输到系统,迅速锁定当事人,为后续处理提供详实可靠的证据。

这种先进的显窃启包装系统国内已有研究团队在开发,希望能够尽早推广应用。

包装工业是服务型制造业,它不但服务与之配套的工业,最重要的是服务人们的生活。因此,包装的兴衰与社会的兴衰同幅振荡。

包装的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就成雏形,后期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材料更新,包装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举个例子,秦汉时期的包装材料有三种:陶器、漆器和青铜器。当时,陶质容器有仿漆器和青铜的,而青铜容器也有仿陶器和漆器的,同样,漆器容器有仿陶器和青铜的。

这种材料做出那种材料的效果,迎合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增加包装的竞争力。现在,有用纸质为基材,做出木纹或PU效果的,其形式上虽然也是材料替换,但已经增加了环保的理念。

讲包装历史,无法绕开的一个点是“买椟还珠”。这个典出《韩非子·左上》的故事,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业外人士观察包装业的一个通道,甚至成为诟病包装业的天然“实锤”。

业外人士对“买椟还珠”自然是缺乏深入的思考,他们当然是人云亦云。倘若业界人士也有与他们一样的想法,那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有专家认为,包装在先秦时期已经实现了从“无意而为”到“有意而创”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包装,已经具备了现代包装的特征和功能。

跳出单一的盛放或贮存功能,赋予包装增值、美化等市场特征,正符合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背景下人们活跃的思想状态、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差异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最早的机器人也出现在那个时期。《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时候,有个匠人向他献上一个能唱歌跳舞的机器人,举止与真人无异,时人叹为观止;机器人在表演时竟然调戏王妃,周穆王怀疑里面有真人,就下令把机器人砍开查验,结果还真是假人。这个故事早就在自动化工程领域里传为美谈了。
这样看来,“买椟还珠”的出现一点都不稀奇,而且是那一时期的必然产物。

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封建社会结束的两千年时间里,再没有像“椟盒”那样脑洞大开的包装创意作品的记载出现。而机器人行业,即使三国时期诸葛丞相造的“木牛流马”,其水平也没有超过给周穆王唱歌跳舞的那个。

“买椟还珠”有力证实了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企业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强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技术创新是最可靠、最快捷、最持久的途径,没有之一。这也是目前国家提倡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买椟还珠”还有力证实了差异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差异化产品,就是现在说的小众商品,甚至包括个性化、定制化商品。它是主流市场的补充,但决不能代表主流市场。因此,即使真有“买椟还珠”的故事发生,也不应大惊小怪。

总之,包装的进化,一方面是材料和技术的进化,一方面是理念和价值的进化。

各类包装材料中,纸和纸板的用量仍位居第一。纸楞纸,工人师傅称之为“坑纸”,南方也叫瓦通纸,是一种久经检验、诚实可靠的运输包装材料。从1871年第一个专利算起,瓦楞纸问世已有近150年了。
150岁高龄的瓦楞纸,近年受到其姊妹产品——蜂窝纸的挑战。蜂窝纸虽然缓冲性能好,但它的加工性能和印刷适性比不过瓦楞纸。因此,两者必定会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一个阶段。

可以看出,材料的进化并没有相互替代,而只是补充。因此,最原始的包装材料在当前仍能找到其应用场景。技术的进化则是由人工到机器、由手工到自动化,由高度依赖匠人的技艺,到依靠团队执行标准化生产流程。

理念和价值的进化,则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步伐并驾并驱,目前主要向绿色环保、防伪溯源、智能包装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古人不关心或技术未及的领域。

除基本功能外,包装将越来越注重和发挥它作为信息载体和数据入口的功能。就这两点,包二叔展望包装今后的两个发展方向。

第一,“有思想的包装”将越来越多,包装由“物化”向“人化”方向发展。目前虽然有少数包装尝试加载更多的信息,但充其量是一些“八卦”信息,离“有思想的包装”还有距离。

作为猎奇和粗浅的笑料,“八卦”信息是寡味的、不持久的。只有将有思想深度的信息加载到包装上,才能真正形成深受市场欢迎和人们喜爱的正能量包装。传统文化、名人名言、科学小常识、成语故事等,这类信息将取代那些“八卦”信息而赋予包装更多的思想。

第二,智能包装2.0时代已经到来。虽然2018年是智能包装元年,但现在已经是2019年的3月。技术的迭代就是如此的神速,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以二维码为底层技术的第一代智能包装面临淘汰的边缘。2.0时代的智能包装,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它将给包装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价值。 <全文完>

后记:

包装简史这个选题,可写的东西太多,无法面面俱到。包二叔尽最大努力而写之。所写之文,不作学术佐证,唯当业界谈资。不当之处,敬请不吝指教!

主要参考资料:

1.朱和平.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M].人民出版社.2016.12.

2.孙诚.西方化妆品包装史话(上)[J].包装世界.1990(3):73.

3.王渝珠,韩笑.包装世界 千年风云[J].中国包装.2002(1):42-45.

4.柯胜海.试论我国古代包装容器的造型艺术[J].中国包装.2013(3):24-29.

5.邓昶.“买椟还珠”辨识——兼论先秦时期包装意识的自觉[J].包装学报.2014,6(3):88-92.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