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情与梦
——《钢桶包装》会刊创刊30周年纪念
文/杨文亮
草枯了,又绿;花谢了,又开。四季的轮回仿佛在诉说着宇宙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之中,又是否真的存在着永恒?
近日,临近春节进行大扫除,收拾办公室的旧资料,突然看到一个厚厚的文件袋,轻轻打开,呈现在眼前的赫然是渐已发黄的稿纸——淡绿色的格子间,依旧清晰的是自己的名字和字迹,那是30年前我为制桶分会会刊写下的手稿,……我惊讶于巧娟的细心,竟然把这些粗糙的手稿保留至今,几次搬家仍完好无损,仿佛就是为了在30年后,在迎接创刊30年的这一刻,告诉我不要忘记那些属于制桶人的难忘日子。
那一年,1988年5月,一个鲜花烂漫的季节,中国制桶行业的第一期会刊《中国制桶信息》诞生了!那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从那时候起,伴随着我国制桶业的发展,会刊逐步成长、成熟,融会了一批批制桶人的心血。很多人因会刊而结缘,很多人因会刊而成长。伴随着会刊一起成长的,又何止编辑和作者,那些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那些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那些成长起来的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哪一个不曾感激我们的会刊?

自1988年创刊,30年的岁月里,辛勤的编辑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坐标和努力的方向;真诚的作者在这里找到了一片展示风采、交流思想、技术的天地;热心的读者在这里看到了制桶业有着怎样的人、怎样的故事和怎样的精神。
会刊的昨天是历史。在于人,30刚开始,而在会刊,30正当年。从手工爬格子,到电脑打字,我也随着会刊一起成长,由30年前的“愤青”步入到了老年人的行列。有谁记得,30年前,会刊是怎样诞生于制桶人期盼的目光里的,有谁还记得当年哪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又有谁知道,这30年的发展历程,会刊又是怎样一点点地丰满自己的羽翼,从年轻走向成熟,从瘦弱走向丰盈,从不足走向完善?……然而在老一辈制桶人饱含深情的回忆中,在他们意味深长的感叹里,你总能感受到方寸之间生命的律动,一笔一墨所牵系的情怀。对于制桶业,会刊记录的是一部深邃而厚重的历史。

会刊的今天是责任。作为一个行业的主流媒体、精神文明的阵地和行业技术文化的载体,会刊承担着营造行业文化氛围和凝练制桶精神底蕴的重任,起着上通下联、内外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会刊虽不是大刊,却要面对全国的制桶业员工。因此,编辑要以什么样的精神办好这本会刊?编辑和作者们要深入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挖掘新闻人物的故事,解读企业发展的内涵,研究制桶技术的发展,让广大制桶人看到一种精神与文化的传承,看到制桶业未来的方向。这,是会刊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编辑和作者的责任。因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有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会刊的明天是梦想。过去的也许让人留恋,而新的一页已经徐徐展开,等待我们去勾勒,去渲染。我们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徘徊的理由。新时代的中国制桶业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新时代的制桶人拥有步入世界一流的目标,而新时代的《钢桶包装》杂志,也将拥有新的梦想。全体编辑和作者将以新时代的热情与激情写出每一篇精益求精的文单;以制桶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编辑出每一本历久弥香的会刊。让《钢桶包装》以更加美丽的姿态和更加深厚的内涵呈现在新老读者的面前,成为制桶人生活中一抹不可或缺的色彩,这是每一个制桶人的梦想。因为这份梦想,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压力,我们都会走得坚定执著,从容笃定。

编辑和写作的工作是繁重的,辛苦的。一篇篇报道,一本本会刊,推动着我们的脚步无法片刻停留。然而,编辑和写作的工作又是快乐的,因为这个温馨而有凝聚力的集体,这本被人关注并支持着的会刊。30年寒来暑往,老的读者和作者带走了一段如诗的岁月,却留下了一份未了的笔墨情;新人的不断加入,又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新的思想。在这里,我们能真正体会“累并快乐着”的感觉。因为这份特殊的感觉,当时间一分一秒地在键盘的敲打中流逝,那一片常常亮到深夜的灯光便定格成心灵深处一道寓意深远的风景,温暖而悠长。
30年,会刊书写着制桶行业的历史,记载着制桶业走过的风风雨雨;一代代制桶人,也在这里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记录着自己走过的每一段旅程。一本薄薄的会刊,拿在手里是轻的,放在心里是重的。每一期,每一版,每一个字里行间,积淀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更是一种情感的力量。陆昌令、李孟庄、郎德林、张鸿勋、孟玲美……这些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或正在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们的亲切熟悉的面孔,伴随着会刊的发展,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制桶人。

从30年前的《中国制桶信息》到20年前的《中国钢桶》,到后来的《钢桶》,再到现在的《钢桶包装》,我们的会刊越来越漂亮了,越来越厚重了。我国制桶业也从30年前制桶小国,发展为今天的制桶大国。尽管,今天的会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以一如既往的热忱和坚定不移的执著,把那些蕴含着无数心血的文章,连同编者的一份努力与期冀,共同呈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的心能够与这些质朴的文字共鸣出一种理解、一种默契,也许那一刻,就会成为瞬间的永恒。
希望从此,熟悉的更加熟悉,陌生的不再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