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标准法规:为您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行业标准及相关法规,以及标准法规的应用资料,是您了解和应用标准法规的有力助手。
  首页-标准法规-再议《钢桶ISO9000质量认证》(4)再议《钢桶ISO9000质量认证》(4)-中国钢桶包装网  

 
 

【资料】

再议《钢桶ISO9000质量认证》(4)

罗维南

(2)质量成本项目及内容

为便于核算质量成本,企业应在产品成本项目中增设"质量成本"作为一个科目。下设预防费用、鉴定费用、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四个二级科目,有必要还可设若干个三级科目。这正是世界公认的。

质量成本项目和内容:

(l)预防费用:指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须的各项费用;

a、质量工作费:质量管理体系为预防、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开展质量管理可发生的办公费、宣传费、搜集情报、制定质量标准、编制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开展QC小组活动,工序能力研究可支付的费用;

b、质量培训费:为达到质量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操作技能等的培训费用;

c、质量奖励费:为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如QC小组成果奖,产品等级创优奖和有关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奖等。

d、产品评审费:新产品开发中设计、研制阶段所发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费用,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试制产品质量的评审所发生的费用:

e、质量改造措施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及工作质品所采取的改变产品设计、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等所发生的费用;行业技术改造的措施费(可进入生产成本开支);

f、工资及附加费:质量管理科室和车间从事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

(2)鉴定成本: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

a、检测试验费:对进厂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配套件、量具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制品和产成品,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以及检测设备的维修,校准所发生后的费用;

b、工资及附加费:指专职检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

c、办公室:为检验、试验所发生的办公费;

d、检测设备的折旧费;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

(3)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所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废品损失:指无法修复及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在制品。半成品以及产成品报废而造成的损失。

b、返修损失:对不合格的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进行返修所耗用的材料,人工费等;

c、停工损失:指由于质量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d、事故分析处理费: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所发生的直接损失费。

e、产品降级损失:指产品因个别或局部质量缺陷而达不到质量标准,又不影响主要功能而降级处理的损失。

(4)外部损失:指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导至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索赔费用:产品出厂后, 由于质量缺陷而赔偿用户的费用。

b、退货损失: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发生的费用。'

c、保修费:根据合同规定或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d、诉颂要费:指用户认为产品质量低劣,提出申诉、要求索赔,企业为处理申诉所支付的费用。

e、产品降价损失:产品出厂后,因质量低于标准规定而作降价处理所造成的损失。

4、质量成本结构

质量成本中四个项目与总质量成本的比例,由于行业、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差异不可能一概而论。据调查,一般认为总质量成本占产品生产总成本的5~10%为宜,而总质量成本中四个项目占总质量成本的比例为:预防成本8-10%;鉴定成本:24-25%; 内部损失:43-57%;外部损失8~25%。

右图是用质量成本金额与合格率数据绘制的企业综合质量与故障成本曲线图。图C曲线表示C1、C2、C3之和。由此曲线应该说我们应该不难求到"最佳质量成本点"即I点。但由于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诸因素,到现在还无法完全控制,致使企业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总是与"最佳值"有偏离,形成一个范围或区域。依照朱兰建立的分析图去分析,即可找到一个(也只可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的适宜范围或区域(即总质量成本与最佳值偏离数小的范围或区域)。

在右图中,至关重要的是为何确定三个区域的介线。区域不同则可采取的对策、措施亦不同。名企业应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去探求最佳质量成本区域的划分。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其成本科目较多,质量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一级科目,这些科目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降低其中某一个项目不一定能引起总成本的下降。对于质量成本,不能认为越低越好。总的趋势是老产品质景成本较低,新产品质量成本较高。如果是新开发的产品,只要销售收入或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质量成本增长的幅度,而可认为该产品的开发是成功的。
关于最佳质量成本指标,一般说来,当内外故障成本大于70%(即C3大于70%), 预防成本小于10%(C小于10%)时,其质量成本指标位于I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跟在研究提高质量的措施和加强预防不合格品再发生上;当内、外故障成本接近总质量成本的50%(C3—50%), 预防成本接近总质量成本的IO% (C1-1O%)时,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使产品质量维持和控制现有水平上;如果内外故障成本小于40%(C3小于40%), 预防成本大于50%(C1+C2大于50%)时,工作重点应放在巩固工序控制的成效、减少检验程序上,重新审查质量指标,去掉多余功能和过剩质量,以降低成本。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得利润,从经营的本质上讲,质量成本不是越低越好,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并遵循着一定的变化规律,按照一定法则总有确定的数值相互对应。

5、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是为了正确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准备、制造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开展质量活动所支出的费用,以及因达不到现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并为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进行质量成本考核,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

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必须首先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组织体系,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基础工作,质量成本预测、计划、控制与监督、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质量成本的分析与考核。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建立建全各种原始资料、记录,并对原始资料的填写传递、保管作出明确规定。管理形式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为辅,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协调,财会部门核算。建立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划清费用的介线:

(1)根据国家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划清质量成本中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介线。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费用,不得计入产品质量成本,不属于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质量损失,不计入产品成本。

(2)划清各种产品质量成本之间费用的介线。划清完工产品与月末再制品之间的费用介线:

(3)划清质量成本中,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的介线。对于现行会计制度已经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显见成本。采用会计方法进行核算,不属现行成本开支范闹规定的产品降价损失、折价损失、停工损失等隐含成本,用统计方法核算。

质量成本数据的搜集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宣传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阶段。由于各阶段的目的和要求不一样,资料来源也不同,发布数据的责任者和发布次数均不同。

1、宣传阶段

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有关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认识到在企业内确实存在质量成本问题。这个阶段的数据来原,以质量管理部门的统计调查为主,辅之以会计资料。由于大多数为一次性研究,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从现有账户中收集,如废品损失等:

(2)从现有账户中经过分析收集,质量费用大都是现行生产费用中分离出来。质量成本与现行成本费用项目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实施阶段

通过宣传阶段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质量成本的管理,实施阶段数据收集渠道和凭证单据日趋完整,在会计科目中己设立了质量成本项目。质量成本数据据来源应以会计资料为主,尽量不采用质量管理人员用估计的方式所提供的数据。

3、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主要为控制"质量成本"提供资料,以便在新的水平上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这时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已纳入会计核算制度。数据来源主要是会计科目中所列的各种费用。

在质量成本核算中,要按照质量成本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条件,把企业所有质量职能活动可能支出的费用,分别划到有关质量成本的项目中去。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分工时需要按照职能部门归口统计、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务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

内部故障成本:由质检部门和车间统计人员根据废品通知单、不合格品责任通知单、停工损失和事故分析处理等原始凭证统计填写"内部损失统计明细表"。

外部故障主成本:由销售部门根据出厂产品反馈信息卡,返厂修理跟踪卡等原始凭证统计,填写"外部损失统计明细表"。

预防成本: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工艺、设计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支出凭证统计,填写"预防费用统计明细表"。

鉴定成本:由质检、计量、理化等有关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等原始凭证统计,填写"鉴定冀用统计明细表"。

b、质量成本指标与分析评价

d、质量成本指标

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是为了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探寻降底质量成本的途径,以指导和监督质量管理活动,为便于分析和考核质量成本管理,同样还必须制定必要的质量成本指标:

(1)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a、百元产值质量成本

b、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

c、百元总成本质量成本

d、百元利润质量成本

e、百元利润故障成本

质量成本相关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质量成本与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关系。用以说明质量成本管理是否有效。

(2)质量成本结构指标

a、预防成本与总质量成本的比率: i1=(预防成本/总质量成本)×100%

b、鉴定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比率:i2=(鉴定成本/总质量成本)×100%

c、内部损失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比率:i3=(内总损失成本/总质量成本)×100%

d、外部损失成本占总质量成本的比率:i4=(外部损失成本/总质量成本0×100%

质量成本结构指标的核算,是为了揭示质景成本结构项目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明确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产品质量稳定变控,以便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分析和考核。

(3)质量成本目标指标:

质量成本目标,指一定质量成本发布期内质量成本及其四个成本项目的增减值式增减率。如质量成本降低额、质量成本降低率;内部损失成本降低额,内部损失成本降低率等。

质量成本目标指标,主要用企业对车间、科室的目标考核。这样的目标考核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经济效益的变化,以便车间(科室)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确保本部门效益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中选用的目标指标不宜过多。只能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2)质量成本分析和效果评价

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常采取"对比分析"、 "因素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按年、按年和按月的各级质量成本分析、评价制度。企业由总会计师主持,以专业人员为主开展质量成本分析工作:职能部门也必对归口的质量成本指标进行专题分析;至于生产班组也应对小指标进行分析和自考。

质量成本分析的结果,必须以简要的文字形式作出分析、分析质量成本升降度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限期解决,定期进行考核。

(l)质量成本变动的趋势分析

根据质量成本核算资料、按月、按季、年为一发布期的要求,计算出质量成本总额,分别绘制总质量成本趋势图,预防成本趋势图和故障成本趋势图,从而分析研究质量成本变动情况,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及规律。

质量成本的计算式如下:

Y=∑Xi+∑X2+∑X3+∑X4

式中:Y质量成本(万元)

∑XI故障成本损失总额(万元)

∑X2外部损失总额(万元)

∑X3鉴定成本总额(万元)

∑X4预防成本总额(万元)

(2)质量成本与产品总成本比较:

a、质量成本与产品总成本比较:

百元总成本质量成本= (产品质量成本/产品总成本)×100%

b、质量成本与销售收入总额比较

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总质量成本/销售收入成本)×100%

c、质量成本与产值比较

百元产值质量成本=(总质量成本/工业总产值)×100%

d、质量成本与利润比较:

百元利润质量成本=(质量总成本/利润总额)×100%

e、内外部损失成本和利润比较

百元利润故障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100%/利润总额

f、内外部损失成本与销售改入比较:

百元销售收入故障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100%/销售收入总额

j、内外部损失成本和总成本比较

百元成本故障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十外部损失成本)×100%/产品总成本

(3)用故障成本排列图进行分析

排列图也叫巴雷特图。它不仅是一种在质量管理中常用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方法(工具),排列图的内核是"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故该方法同样也可用于质量成本管理,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以"关键少数"的原则,找到降低质量成本诸因素中的"关键少数(因素)"。

作排列图应注意的事项:

a、一般说,主要因素只是一、二个(哲;O分析,, 最多不超过三个,否则就失去了寻找主要问题的意义,如果主要因素多于三个,说明原因分析有毛病(不准)或叫存在问题,需要重新分析:

b、排列图左纵座标以"金额(万元)表示,右纵座标表示累计频率( 070),横座标 ,则表示故障因素:

c、不太重要的因素较多时,通常把这些不太重要的因素列入"其它"栏内,并置于横座标诸因素的末位。

d、在排列图中,一般都将累计频数分为三类,即0~80%为A类:80~90%为B类;90-lOO%为C类。而位于C类区的因素为一般因素。

e、原因分析要尽量细,尤其要因分析,要细到能采取对策措施。

f、要因确定以后还需要到有关部门或现场落实具体项目,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质量成本发布期间,待措施实现以后,又画出排列图检查措施效果。

(4)质量成本管理效果评价

a、百元产值质量成本差值=基期百元产值质量成本-报告期百元产值质量成本;

b、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差值=基期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报告期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

c、百元成本与质量成本差=基期百元成本质量成本-报告期百元成本质量成本;

d、百元利润故障成本差值=基期百元利润故障成本-报告期百元利润故障成本;

e、百元利润质量成本差值=基期百元利润质量成本-报告期百元利润质量成本;

上列计算式中,"基期"指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前,具有代表性的某一时期。

(5)质量成本管理的灵敏度分析:

质量成本管理效果,可以通过质量成本内部四个项目间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反映在一个时期内质量成本变化的效果,或特定质量改进项目效果,其值可用指标灵敏度a来表示。

灵敏度a,是指报告期内,外部损失成本变化量与预防和鉴定成本变化量之比。

a=(?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灵敏度分析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通过质量成本内四个项之间的比率进行分析。一般采用内外部损失成本之和比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之和的比值进行分析。比值B应小于1,比值越小表示质量改进的效果越好,意义越大。

比值β=(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7、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企业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改进计划的重要依据。

(l)质量成本报告的基本内容

质量成本报告尚无统一的格式,但从时间上分,有定期的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的专题分析报告,报告的对像有企业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级有关的管理人员:报告内容则随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内容包括:

1、报告全部质量成本的总金额及其构成的主要项目;

2、报告由于质量缺陷而造成质量损失的项目与计算成本与基期成本的偏差。

3、对质量成本的分析及改善质量成本对策措施的建议。

(2)质量成本分析极告的形式

通常质量成本报告分二级进行编制。形式分为报表式、图表式和陈述式。

1.报表式

车间科室核算员、统计员编写本部门的质量报告,分别报车间主任(科长)及财务部门,常用两种报表:

a、按质量成本构成项目编制"汇总报告表"

b、按产品质量特性编制"专题分析报告表"

2、图表式

a、排列图:运用排列图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并作出报告,确定主因及非主要因素;

b、质量成本趋势图,趋势图分为用质量成本总金额和按质量成本项目作纵座标(横座标为报告期)二种编绘。

3、陈述式

陈述质量成本报告,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质量成本项目构成的现状、比较分析和今后改进措施共三部分。

以上质量成本报告的三种形式中实际运用中,并不能独立使用,而往往是综合使用。

每个极告期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由获得质量成本分析信息后,还必须进行反馈和传递,落实改进措施,反映成果,财务部门则将在质量成本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编制"质量成本信息反馈表",通过质量管理部将质量成本信息归口传递到各有关部门,并监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将取得的成果反馈到财务部门,进行核算。

正式报告,应根据需要,按企业结构,生产组织形式、分月、季、年度定期发布。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