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蜂蜜国标与世界接轨说起
我国首个与国际接轨的蜂蜜检验检疫标准今年6月起开始执行,标准多是涉及残留物等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当非典这一关乎 “生死存亡”的话题频频出现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过;但实际上,更多的食品引起的“生死”问题不会立即显现,而是长久的和隐性 的,到一定时间量变才会爆发为质变,大多数人对此往往忽视。因此,关注入口食品的安全应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在6月起正式实行的 《蜂蜜十二项安全卫生国家标准》中,记者发现,仅抗生素的残留测定就达5条,此外就是重金属含量、化学物含量的测定以及判断真伪蜂蜜的某成分的标准。而抗 生素、重金属、农药化学物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人生存环境的危害,近年来逐渐为国人所知,是如茶叶、鱼虾、蔬菜、乳制品等许多消费者日常食用的 农副产品不约而同面临的问题。
标准出台的前因后果
我国是蜂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其中欧洲市场一直是我国蜂蜜出口的主要市 场。1998年,欧盟就把农产品的禁用药品名单交给了中国,但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2001年欧盟的专家正式来我国为此办班培训和进行相关的跟踪。但 真正引起国人震动的,是2002年初欧盟调查组做出对华残留监控体系的考察报告,于1月23日提交给中方,25日即做出暂停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中国动物源 产品的决议。欧盟提出,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含有1克氯霉素,这个标准比原先严格了100倍。随后,英国食品标准局 在市场抽样检测中查出我国蜂蜜含欧盟禁用药物———氯霉素残留。2月底,欧盟通知其各成员国,对所有工厂、仓库及已包装上市的中国蜂蜜进行强行检查。由此 开始,美、日、加各国相继提高了对中国蜂产品进口的门槛。因此,去年我国蜂产品出口下降了20%。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专家王凤忠当时就 建议说,国际食品法典已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药物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而我国仅有6个蜂产品标准。因此,加快完善蜂产品检测标准 与国际接轨是当务之急。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立即组织了新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仅氯霉素检出量一项,规定为不得超过0.03PPB,即不得超过十亿分 之一的含量,这一标准比欧盟的标准更高。据悉,目前欧盟正就包括蜂王浆等在内的我国部分动物源性食品是否解禁进行讨论。绿色食品的蜂蜜“毒”从何来?
在 联合国有关《蜂蜜法典标准》中,对蜂蜜有着严格的定义:“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花或植物活体分泌物或在植物活体上取食植物的昆虫分泌物而产生的,与其自身 特殊物质结合而转化、存放、脱水、于蜂巢中储存并留待成熟后的天然甜物质。”并进一步规定,蜂蜜在销售时,不得加入任何其他食品配料,其中包括食品添加 剂;也不得添加由非蜂蜜制得的其他添加物。蜂蜜不得具有任何令人反感的外来物质、味道、气味,或含有加工和储藏期间从外来物中吸附的污物。蜂蜜不得发酵或 起泡。除了正常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情况,不应除去蜂蜜中的花粉或特有的组成成分。蜂蜜不得加热或加工到使其基本成分改变或质量降低的程度。不得使用化学或 生物化学处理以致影响蜂蜜结晶。该标准同时对蜂蜜的水分、糖含量、水不溶性固体物、电导率、污染物、卫生、标识进行了规定。
按说,蜂蜜、 蜂王浆作为蜂王的终身食物及养育工蜂幼虫的食物,富含多种天然抗生物质,其抗菌作用可明显抑制大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芽孢杆菌等细菌的生长,为何却 因“毒”被拒?广东省技术监督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郑尧隆介绍说,长期以来,就他们对劣质蜂蜜的检测发现,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含有抗生素等蜂药残留 的蜂蜜和重金属污染的蜂蜜,后者是指在运输过程中因为蜂蜜原料包装用了有铁锈的铁桶,具有弱酸性质的蜂蜜与铁锈起了化学反应造成的。这样的蜂蜜已经严重变 质,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绝对不能食用。而一位蜂农告诉记者:除了防治夏螨有专用的蜂药外,一般治蜂病都用氯霉素等一类人用抗生素药。这些残留一般情况下会 对人体器官、代谢功能、免疫功能造成损伤;严重的,部分因为人体不能分解和不能在自然中自然化解,除了会在人体中致癌外,还污染了大自然整个生物链,造成 自然界的恶性循环。
标准提高对人类是一种责任感
相对于中国的蜂农是以此为生,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养殖者只是以此作 为一种娱养身心的方式。与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目标同步,世界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英国规定蜂蜜中含铅量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含锌量不得 超过50毫克/千克。欧洲共同市场规定。蜂蜜中含铅量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含锌量不得超过25毫克/千克。各国为了防止重金属对蜂蜜的污染,对蜂蜜的包 装容器还作了严格规定:一般采用内涂食品漆的黑铁皮桶,少数交通不便的地区可用食用塑料桶,有条件的也可用合金铝或氧化铝桶,桶身应标明“蜂蜜专用桶”, 专桶专用。凡镀锌桶、搪锡桶、油桶、化工桶及漆皮脱落的铁桶均不得使用。
近年来,随着茶叶、乳制品、肉制品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绿色壁垒的事 情频繁发生,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接受其他国家人民对食品的要求标准,从单纯满足口腹之欲变为对入口食品讲求安全和健康。广东是蜂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省, 中华老字号广州的“宝生园”在广东各市县分布了110多家蜂产品连锁店,是国内第二大蜂产品零售企业,其公司党委书记喻自觉说,食品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不 能因为绝大部分产品符合标准就放弃高标准的追求;对老百姓来说,要求的就是食品质量绝对的安全。新标准既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好处,又因为提高了对企业的技术 要求,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角度去看,这个标准具有对人类的一种普遍责任感”。喻书记最后如是说。
当非典 这一关乎“生死存亡”的话题频频出现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视过。但实际上,更多的食品引起的“生死”问题不会立即显现,而是长久 的和隐性的,到一定时间量变才会爆发为质变;大多数人对此往往忽视。因此,关注包括蜂产品在内的入口食品的安全,应是一个长期的、持久不懈的话题。
如何识破掺假蜂蜜(链接)
近年来,有些不法生产经营者向蜂蜜中掺入杂质,坑骗消费者以获高利。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质有:蔗糖、饴糖、水、面粉、糊精等。
如何辨别好蜂蜜?据专家介绍,通过眼看、口尝、触摸可以判断蜂蜜质量。
视觉检验法:纯正的蜂蜜表面应无大量气泡,不同的蜂蜜应有其特有的颜色,一般枣花蜜的颜色较深,槐花蜜颜色较浅。如果蜂蜜发酵,其表面会产生大量气泡;在蜂蜜中掺入白糖,其颜色会加深;掺有淀粉的蜂蜜,显得混浊不清,透明度差。
味觉检验法:在品尝优质蜂蜜时,有一种芳香甜润的感觉,或带有轻微的酸味(如芝麻蜜)。而质量较次或掺假蜜,则会出现除香甜味外的其他异味,如掺糖蜜,白糖味较浓,掺淀粉的蜜,甜度下降香味减弱。
触觉检验法:以触觉鉴别“晶态蜜”真伪的方法是取少许蜜样放在拇指和食指间搓压,如果是纯正的自然结晶蜜,手感细腻,并能搓化结晶粒;若是掺糖“结晶蜜”,手感粗糙,结晶粒难化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