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弥全球的6σ管理思维
一年来,6σ(六标准差)思维不仅弥漫于学术领域成为管理研究的焦点,它同时也成为各待业高级主管实施的企业战略的主流。从各种探讨6σ的书籍成为各大书局发行排行榜的常客可见一斑。
虽然如此,但真正应用或导入前,不少企业主管仍不免有所不解或疑虑,诸如:6σ究竟是什么?6σ固然可以协助企业改善现有流程的低效率,但若公司营运已经相当不错,6σ能让我们变得更优异吗?6σ与全面质量管理(TQM)有特别不同吗?
一、6σ是什么?
对于6σ,我们可以从6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6σ是一个愿景,它藉企业每个部门的6σ绩效水平,来产生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让顾客产生惊喜!
第二、6σ是一种哲理,它运用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方法来达到几乎零缺陷的优异营运结果。
第三、6σ是一个管理系统,可将对公司影响最大的问题或机会,交给最优秀的人,通过专案团队的运作方式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当然,管理层要给予适时的支援与资源,同时允诺协助其排除障碍。
第四、6σ是一个积极的目标,从长期目标而言,每百万个产品或服务或工作,只有3、4个瑕疵,当然,短期要追求零缺陷的完美表现。
第五、6σ是一系列的工具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具可应用(关于工具的使用,有很多软件可以辅助)。
第六、6σ是以顾客为尊,是一种聚焦于顾客的声音,满足顾客的需求,还要让顾客获得惊喜!
二、为什么要导入6σ?
企业导入6σ系统主要要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现有问题,诸如企业现有的服务或产品质量水平不高,成本不具竞争力,周期较长,流程效能或效率不佳,缺乏弹性与应变能力,个人或整体生产力未达理想等。这部分约占总体的70%左右。
第二个目的,则为希望藉由6σ系统能有效地执行企业策略,以进一步提升获利能力,降低营运风险,快速回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增强产品或服务之附加价值,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及顾客满意度。这一部分约占总体的20%左右。
第三个目的约占10%,则是企图藉由6σ系统成功地改变企业文化,包括建立共通语言(面对问题的思考逻辑与解决方式)与世界级企业同步,建立愿景共识,增强员工向心力;构建企业知识库,提升顾客忠诚度,追求企业公民的社会价值及典范。
变三个目的有它的阶段性,从起死回生、实现营运目标到追求策略愿景,可以三者并存。换句话说,三个目的就像是齿轮一般环环相扣,只要动作得宜,就可以通过6σ系统协助企业达到其短、中、长期目标,进一步从优秀走向卓越。
三、6σ与TQM有何区别?
一般而言,执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不论成效如何都是一个不错的经验,但6σ系统则是一举跨越了“突破管理”(breakthrough management)的鸿沟,也就是说,它不只强调持续改善(continuously improvement),更要求在短期之内得到显著的(≥70%)的进展,并以更严谨的方法和工具来验证和量化最后的成效。
两者主要的不同点在于:
1、TQM虽然运用了管理4大循环的概念和QC7大手法等工具,但是并没有像6σ系统那样有严谨的培训和认证制度。
2、6σ不仅是跨越部门功能的流程整合,它更重视成功推行6σ系统的基础建设。在各实际运用单位和支援单位中,角色扮演和职责有一个清楚的蓝图。比如,绩效的奖励、人员的升迁和活动的沟通与推广等,均有比较完整的管理规章;不同于TQM,大部分仅限于执行人员的概廓观念。
3、6σ系统着重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它可以追求完美,也可以追求卓越;不同于TQM只着重流程的改善。
4、6σ项目的目标层次(企业目标、流程目标、财务目标等)具体可量化,不同于TQM较为模糊,目标不明,甚至仅侧重产品质量。
5、6σ系统有相对较严谨的工具运用,在不同的阶段(DMAIC或DMACV)使用不同的工具,大约有二、三十种不同的功能与目的的手法或统计方法;而TQM通常局限在几种方法(6~8种),相对而言,其改善结果就不那么突出和持久。
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于TQM带给企业的经营的观念和好处;特别是TQM非常重视现场的观念和由下而上的力量。只不过现在的企业已经面临更强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如果再不使用更为严谨而经典的手段,恐怕无法在强敌环侗之下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