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桶厂,春风拂面来
——记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宝鸡制桶厂
2002年,西北销售宝鸡制桶厂实现利润942万元,终于摘掉了“亏损”这顶帽子。很多员工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宝鸡制桶厂是一个生产钢桶包装的企业,它也有过辉煌的历史。这个建于1967年的制桶厂,曾是全国石油系统六大制桶厂之一。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个厂的产品供不应求,年平均产销钢桶40万只,利润280万元。然而,随着计划经济的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宝鸡制桶厂的拳头产品———200升闭口钢桶,几乎成了无人问津的弃儿。1994年,这个厂仅销售桶4万余只,当年亏损289.5万元。
思路创新,企业走进新天地
桶可以装石油,它还能装什么?对这个看似浅显的问题,这个厂整整思考了五年。1996年,在市场调研中,这个厂欣喜地“发现”,陕西省是一个果业大省,果业兴陕是陕西省的发展战略之一,而果业深加工产品———苹果汁是用钢桶包装的。从这里,制桶厂找到了市场。从1996年开始,这个厂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包装为主攻方向,先后开发了200升至40升内涂桶、镀锌桶、开口桶等十几个品种。目前,此类产品已占销售量的95%以上。这个厂生产的宝鸡牌钢桶,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评定为合格产品,并取得了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机制创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并不意味着企业有了市场竞争力。旧机制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新产品的效益。1999年年底,为扭转制桶厂亏损的状况,西北销售宝鸡分公司对制桶厂实行经营承包制:除对外投资权外,所有的经营自主权全部下放。这一举措给制桶厂松了绑。制桶厂根据经营承包合同赋予的权利,对内部的管理机制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这个厂以责任制为核心,推行干部业绩考核制、营销人员销售收入及清欠提成制、生产车间计件工资考核制、技改项目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从干部到工人,从生产、销售到技改,全部实行契约化管理,形成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技术围绕生产转,全员围绕成本转,全厂围绕效益转的局面。
市场是生产的出发点,信息是销售的晴雨表。在生产销售工作中,这个厂密切关注苹果产业动态。陕西省对果业的政策,苹果的种植面积,收成的好坏;客户的生产经营规模,果汁出口的价格,国际反倾销的情况;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经营策略等等,这个厂都了如指掌。制桶厂信守对客户的承诺:省内12小时送桶到现场,省外1000公里以内24小时送到。诚信赢得了市场。目前,这个厂占据了陕西省90%的市场,并辐射到山西、宁夏、内蒙、青海、四川等省区。
市场经济必须学会规避风险,利用风险。宝鸡制桶厂所面对的客户主要是民营的果汁厂,资金实力有限,赊销是这个厂对包装供应商的条件之一。不赊销就可能放走客户。为了把风险降至最低,制桶厂对赊销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后,推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实行赊销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几年来,坏账损失总计控制在20万元以内。目前,制桶厂和赊销客户已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制桶厂的赊销支持了果汁厂的发展,果汁厂的发展提高了制桶厂的销量,双方实现了双赢。
新机制带来了新气象。2002年,制桶厂实现利润942万元,人均创利税21万元,产销桶、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均创宝鸡制桶厂建厂35年来历史最好水平,总资产回报率高达40.73%。
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能力
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老化,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弱。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来,制桶厂投资几百万元更新了成型机、引进了静电喷涂技术,自己生产制造出 洗桶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开发了80升至40升小桶生产线。这个厂还对主要设备引进先进的PLC程序控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产品质量也有了保证。2002年11月,这个厂创出月产8.8万只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宝鸡制桶厂的全体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的精神、昂首进入了加快发展的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