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苑制桶厂改革经验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企业如何站稳脚跟并寻求发展?北京市南苑制桶厂新一任领导班子认为:循旧不前,沿袭固有的模式运作企业迟早要被淘汰,只有在改革、创新中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去年4月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到年底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由于突破了原有的经营格局,这个厂方方面面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指标均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229.2万元,全年减亏152万元,还贷400万元,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608元。
发展塑桶,摆脱产品单一局面
北京市南苑制桶厂成立于1963年,原是农机厂下属的一个制桶车间,12年之后发展为一家独立的制桶企业,至今还是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的一家乡办企业。这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有过一时的辉煌,200升闭口钢桶通过了国际海运危规Ⅰ类、Ⅱ类标准后,被许多出口产品生产企业视为包装的宠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全国制桶厂家由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上百家,规模、批量、质量、价格等均成为竞争的资本,南苑制桶厂作为一家乡镇企业,显然在某些方面不占优势,90年代后半期以来,企业处于维持并逐年下滑的态势,至2000年底,已累计亏损300余万元,欠银行贷款1000万元。
再滑下去,企业只有死亡。
在生与死之间,2001年4月,新一任领导班子组成后,面对市场形势,果断做出了“重点发展塑桶,扭转被动局面”的正确决策。200升闭口塑桶设备是1998年从台湾引进的,但进了这家有着几十年钢桶生产历史的企业后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视为旁系而淡之。几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新一任领导也是根据近两年塑桶的市场发展走势及钢桶在竞争中所处的不利位置果断做出这一决策的。第一,塑桶近年来逐步被一些用户所认识并受到欢迎,销量逐年上升,且市场竞争对手不多;第二,钢桶设备老化,规模、成本均不占优势。此外,如果说北京较大的制桶厂有三家,企业只能排在老三,钢桶竞争显然不占优势。
在做出重点发展塑桶的决策后,企业加大了塑桶销售力量,分别与销售人员签订了承包合同。为了争取到业务,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地走访老客户、开辟新客户,并千方百计为用户解决各种困难。用户家中有事情,他们积极请律师,并出车接送客人;外地客人家中有病人,他们千方百计在北京帮助买药寄到客户家中;用户到厂,他们安排车接,安排吃、住、行等一切事宜。他们没别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式下,多为企业揽到一些业务,扩大市场份额。说白了,就是希望客户能多给一些活儿干。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1年,企业塑桶销售达到879.3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42.5万元,增长比例超过了钢桶。北京东方化工厂、长春帝豪食品公司等一些大用户都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业务关系。
加强科学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纸箱和钢桶,同是包装,但钢桶比纸箱的质量要求要严格得多。南苑制桶厂的领导们深深懂得,因许多产品盛装化工产品,因许多产品要进行海运,因此,质量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加强科学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也是惟一的办法。
2001年,企业对塑桶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分口管理,各负其责,从而加大了对塑桶软件及硬件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各项考核制度,特别是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考核。经国家进出口商检机构考核,塑桶已经拿到了“质量出口许可证”。
为了保证产品能随同内容物顺利出口,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新一任领导把进行质量体系认证作为首要任务。经过全厂上下共同努力,仅用4个月时间,就通过并取得了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做到了一件几年来一直想做而未做成的大事。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者水平和素质,提高了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使供产销环环相扣,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为产品走出国门打下了基础。通过认证后,也使得一些原来犹豫的用户开始放心,大胆地使用南苑制桶厂的产品,市场逐步在扩大。
同心同德度难关
至现在,南苑制桶厂开始出现生机,并有再造辉煌之势。但在一年前,新一任领导班子刚组成时,却是面临着层层困难。在重重困难中,在生与死之间,领导者的决策使广大职工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全厂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回顾一年多,那感人肺腑的一幕一幕怎么能忘?
原定岗工作的习惯打破了,在生产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要身兼多职,掌握多项技术;塑桶车间职工克服长期三班倒的困难,在高温气闷的条件下,每天坚持8小时工作,并比去年提高了班产;塑桶设备出现问题,大家都能积极分析、查找原因,并亲自动手拆修、安装,解决问题;机修科、动力科、行政科、财务科等均无条件为一线服务。
一年来,人人身上沾满了泥,人人头上出满了汗。但看到一年来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人打心眼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过去的一年,只是一个起步。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重。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还是很好的,塑桶全年订货8万只,目前已完成过半。今年我们要力争再减亏80万元,还贷300万元。力争通过明年,使企业轻装前进,通过二次创业,再展老企业的雄风。”年过50的女厂长黄冬芳这样对记者说。她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全厂上下对企业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