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手记---产品设计感想
谈到设计,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设计是一种智慧,一种哲学,一种修炼,一种手段,一种探索。答案似乎并不重要,我想每一个从事设计这项职业的人都会对设计产生出酸、甜、苦、辣的感受。这也许就是设计,她用她独特的魅力,召唤着每一位设计者发自心底的创造力,去不断的突破、超越、创新,编织新的精彩。
很幸运的成为设计这支不断前进的队伍中的一员。以下就结合我的设计作品,谈谈对设计切身的感想和体会。“生有涯,而知无涯。”让我们不断加深对设计的理解,一同在前行的道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
正如伽里略首先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索周围大千世界,为物理学科找到发展途径一样,设计同样需要方法。并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摆脱无助的摸索,为设计积极的探索明确正确前进的方向。
一、 注意观察,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做设计
“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有目的的观察世界,用一双眼睛去思考,就会发现周围的事物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习以为常的情景,只有在观察的眼睛中才能显露出它背后的实质。没有主观臆断的科学理论,也没有闭门造车的设计。设计同生活的联系再紧密不过了,她的目标便是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方式,所以设计的源头就是对人和环境的观察。人的心理、人的行为、人的需求、人与人的相处、人与环境的协调,在这些关系中总隐藏有无限的设计潜力,有待我们去观察它们,发现他们。也许,设计师首先必备的技能应该是学会观察,学会生活。
鞋——我们熟悉的日常用品,在一位四次获得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DSA学生组IDEA奖项的设计师看来,它又焕发出不同的意义。设计的足套鞋,它看上去是那么与众不同,并不是因为眩目的外在形式,而是内在隐藏在设计背后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产生这样全新的设计概念,应该归功于设计者的观察和调研。这位设计师发现:人的脚有多达25000条的汗腺,每天分泌半脱品的潮气;脚的体积也总是在变化,一天要膨胀5%。于是设计者决定从解决脚臭问题、脚的舒适性、穿脱鞋的方便性、户内外用鞋麻烦几个方面着手设计。这样的设计总让人感到欢欣鼓舞。
在观察取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用理性的逻辑的推理方式解决问题是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我们谈及设计时,因为审美的因素,很自然的同艺术相联系。孰不知:设计,特别是工业设计,它同理性思维的关系是那样紧密。为未来设计,有目的的做设计,只有理性强大的根脉才能支撑起设计这棵大树。敏感的设计师很早就感受到由产品设计引发的审美趣味大大区别于以往唯美主义的追求。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表现在设计中并没有矛盾,就犹如一张纸的两个面,它们的结合应该是有机的。
美国IDEO是设计界家喻户晓的设计大公司。他们做的设计得到客户和设计同行的一致好评,屡次获得IDEA、IF、红点设计大奖。在阅览IDEO公司网页关于产品设计时,我深深为他们合理而又宜人的设计所叹服。没有原因就没有设计,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坚实的理性基础。这样的设计不仅给用户使用带来切身的方便,同时在设计方同客户谈判交流时,理性的设计也是极为有力阐述设计意图,说服对方的根据。
XELIBRI系列是西门子公司为了迎合年轻人塑造的时尚手机品牌,IDEO公司为这个系列设计了其中三款手机。并不象通常人们所设想的设计对时尚概念的解释,简单的把“前卫”、“流行”转化为炫耀、华丽和怪异。IDEO通过调研,分析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和饰品同人的关系,将“智能,可穿戴”锁定为手机的设计理念。将手机同身体和服饰相连接,这样就把手机作为一个时尚的标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XELIBRI 5:将手机同挂带相结合,特殊的携带方式和宽边的造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XELIBRI 7:手机就如同一个夹子,可以方便的把它夹在衣服的任何地方。
XELIBRI 8:圆润的外型同简单独特的取戴方式相结合。
正是理性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时尚全新、生动的阐释。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性思维,这样的设计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在设计中也开始实践这种作法。2003.9杜邦工程塑料竞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竞赛的主题是利用工程塑料的特性,在功能性和舒适性两个方面创造更好的家居生活条件。在接到这个设计题目之前,我有一段去深圳寄宿在同学家里的经历。同学刚刚毕业,来到远方打工,还没有购买很多的生活用具。气垫床成了重要的家具。不仅晚上我们挤在一张床上睡觉,而且每当其他朋友来了,床又变成了沙发,大家围坐一周,聊天逗乐。每逢周末,同学还要把床推到客厅,斜依着看电视。这段在外飘泊的经历启发了我,我决定设计定位于像我们一样,刚刚踏入社会,为生计奔波的年轻人,而设计对象就是生活必须的用具——床。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因为明确的定位而凸现出来。
· 功能要多:除了要满足个人睡眠外,还要供多人使用。同时功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人在床上的各种活动。
· 节省空间:考虑到环境的影响。
· 必须舒适:了解人在睡眠时的姿势和心理,结合工程塑料的特性,为休息提供良好的氛围。
经过这样的分析,床的设计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为支撑的平面找到一个恰当的形式的狭小范畴内。问题的提出将设计对象系统化了,“多功能,灵活,人的行为,生理、心理需求”成为设计背后的理念。设计的雏形由此形成。
最终,设计取名为“新游牧主义——curve bed”卷曲床通过一个可以屈伸的结构,创造出床的多种使用方式。弯曲的方向不仅满足个人休息的安全感,还非常自然的提示正确的睡眠姿势。利用工程塑料耐热耐冷的特性,为睡眠提供冬暖夏凉的环境。可以说,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设计便一步步的浮出水面,渐渐完善。
二、 广泛联系,突破局限,自由自在做设计事物总是广泛联系着的。
在我看来,事物之间或是明显或是隐蔽的联系,在设计师的头脑中犹如星星之火,一旦机会成熟,便会酝酿燎原之势,产生令人兴奋的设计创新。联系之所以具有如此大巨大的影响力,正是由于它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或疏或密的关联,构成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思想。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这些令人激动不已的产品设计吧。
·新款BMW跑车车灯设计,其灵感来源于百兽之王老虎的眼睛。
·西门子为女性打造高贵典雅sl55型手机,上下推拉键盘的方式是受到小小火柴盒的启发。
·获得if家用产品类金奖的伊莱克斯全智能真空吸尘器设计借鉴了远古时代紧贴地面运动的三叶虫的形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更是设计者用鸟巢与运动场馆的大胆联系征服了评委。
思妙想的设计,正是把各种各样鲜活的感性材料再次重新排列组合,给人新的观念和认识,激起用户久违的感动和共鸣。设计的力量正在于此。与此相反,局限常常来自设计者自身固定在记忆中的观念和看法,它虽然是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基础和前提,但却总会使设计者麻木,脱离最真切的感受。所以,在一贯思维和同一眼光下的设计是空洞乏味的。
冰箱设计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设计。由于冰箱相当于一个储物盒,任何超越立方体的形体变化,相对来说都存有不合理的因素。而对于同客户使用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冰箱内部设计,由于自身没有条件接触实物,设计很难产生另人信服的突破。设计的思路只好转向产品外观语义。
于是,我试图广泛联系,在文化和各种语义符号中寻找线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诗中的名句,美妙的比喻唤起人们对真挚情意的无限向往。晶莹透明的“冰”块正是这个暗喻的核心,它给人的感受是明确、清晰的,联想是丰富的,很容易触动他人引发共鸣。设计目标定位于表现产品语义——冰的概念上来。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一边拓展方案,一边搜集相关的产品资料。我的眼光落到了国家跳水中心——水立方和一个名为冰块cd机的设计上。这样的联系和触动再直接不过了,设计也就比较顺利的发展完善起来。
冰箱的设计就此并没有停止,对于冰箱同外界一切可能的搜索并没有停止。冰箱储物这个功能又再次成为设计的焦点。有没有更为灵活的储存方式?周围环境对冰箱会产生怎么样戏剧化的影响呢?我想了书架、衣柜,想到了整体浴室和整体厨房。整体与分门别类的存放方式启发了我。为什么不让冰箱小型化、系统化、可组合呢?格状的冰箱让我立刻想到了仿生设计——蜂窝。它节省空间,结构独特。设计似乎就此找到了解决功能问题的新颖形式了,接下来的工作就该深化它了。最后一个方案的产生,也是联系的结果。正在做家具设计的我,突然发问自己,家具同冰箱结合会是怎样?这样会不会一改冰箱冷冰冰的形象呢?皮质的,有触感的、让人感到温馨的冰箱就这样诞生了。设计在确保完成冰箱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又为冰箱增添了与以往不同的产品语义,使冰箱更加人性化了。
设计思维是一个“放”“收”的过程。在“放”的过程中,我认为设计思路就应该开发,排除限制,产生尽可能多的、有差异的设计方案。设计思路连贯,不停滞,而不必在意是否可行、完善。“收”的过程是设计深化的过程,明确思路的情况下,推敲细节。所谓“带着锁链跳舞”就是这样,跳舞必须有动人的姿态,而锁链有时会变成道具的。
三、 大量实践,打牢基础,一丝不苟做设计
设计是不计时间和精力的。DOLCN.com
量变引发质变。很难见到设计一开始就达到目标,一步到位的。对于大多数设计,往往最初一时灵感的闪现,只是起点。不断的反复和修改,达到一定数量的积累,才能找到设计方向,明确设计细节。同时,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说,只有经历足够多的设计项目,才能对设计有最切身的体验,才能对设计技能有所把握,直至随心所欲的运用。让我们看看以下的数字,从侧面来揣摩前辈大师们如何摸索艺术、设计之路,创造文化辉煌的。
·“现代雕塑之父”罗丹,他的创作题材丰富,刻画形象鲜明、生动。一生有上千作品和无以计数的小样。至今罗丹工作室纪念馆里仍放满了大师的雕塑。
·“立体派”代表人物绘画天才毕加索,在心目中像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的画画是他最高的理想。他一生执笔不辍,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美国“草原风格”之父赖特一生有多达1200多件设计作品,其中有700多件转化为现实,屹立在美国西部大草原上。赖特总是把下一个设计视为自己最好的设计。
·美国工业设计之父罗维,设计遍及各个方面,小到纽扣,大到航天飞机。曾经报道,罗维设计的产品之多,每5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在使用他设计的产品。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他的作品数也以千计。如今他那富有生命力的雕塑,大大小小摆放在室内和露天。
·德国流线型和仿生设计大师科拉尼,今年已经有74岁的高龄了,他充满活力的设计多达千件。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造型遍及交通工具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样多产的艺术、设计大师在让我们叹服他们的天赋的同时,也为他们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所感动。“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设计这个强调动手的专业来说意义更为不一般。
手机设计是我动手设计比较长的课题,前前后后大约有一年的时间。由开始对信息产品感兴趣,到最后设计完成,设计资料的搜集、亲身的经历体验和大量的创意实践,这样的过程丰富了我的设计感受和认识,提高了设计技巧,受益匪浅。时过境迁,我手机设计中的一些元素已经过时了,但大家还是可以看到前期的一些摸索铺垫,最终引发了后期的跳跃。
以上谈到的是我在学校做设计的一点体验。当代,中国设计教育水平有限,知识框架不完善,硬件设备有待提高。因此,我建议在校就读的设计类的学生,应该因地制宜,加强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为以后投身设计打下基础。“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跃。”就以这句话共勉设计同辈,继续共同探索设计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