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越来越难做,成功老板不养"兔子"多养"狼"!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难做,出现的现状是:款爆时代一去不复返,单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低、工人越来越难请......!
工厂的那些 "难人·难事"怎么破?
1、首先,单越来越小
这个很容易理解,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喜欢穿同款,而且越来越个性定制了。
所以现在对工厂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工厂老板和管理者经常为此搞的焦头烂额,很多单和款不断的需要处理,而且对采购要求也高了,以前一个料可以采购很多,稍微多点也不怕,议价能力也强,现在经常会出现起订量都达不到,只能自己在市场上去找,对工厂的仓库管理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2、其次,利润越来越低
开工厂的老板都知道,以前的利润很高,毛利率20-50%都是很正常的事,现在只剩部分保持着较好利润外(但也没有以前高了),其他的利润基本上只有3%左右的利润了,加上很多拖压货款,应该说现在的工厂基本上是在担着败家的风险在养工人。说多了都是泪
当然,很多老板之所以在如此状况下还在坚持,很多是因为对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人有感情,希望给他们提供生活出路,另外,这些老板也热爱这个行业,不想换行,停下来,也没有事做。
3、工人越来越难请
工人越来越难请的原因我想有两个:
A:在工厂工作的工人都知道,现在的工人基本上都是30岁以上的人为主,这部分人有什么特点,30多岁,40多岁的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属于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抚养,这些人工资低了的话,他们也维持不到家庭的生计,所以,这些人的工资要求普遍都较高,但太高了工厂利润原因,也请不起,对工厂来说就是两难,现在,广东这边的基本工资(保底工资)一般都在3000以上,完成到了一定量后,很多工厂工人工资可以去到6000-10000了(还包食住)。
B:前面讲的是年龄大的,那那些还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人应该好请吧,错了!现在,那些90后的人,都没有一个愿意呆工厂的。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人的学位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高,总以为,这个世界任由他选择,他应该是大人物,他的才华不应该放在如此“卑微廉价”的地方 。
成功的工厂老板怎么做?
他不主张养太多工人,他不想全部钱都赚,他现在很多单都是外发给一些工厂做,他坚持,任何客户的营业额不能超过他收入的10%,这样,也就维持到了他不依赖任何一个他的客户,任何客户单的变动,对他的影响都是有限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也是很佩服这位老板。
1、工厂不养"兔子:
马云激辩兔子与坏人谁对公司危害更大
马云:兔子与坏人的问题,争论焦点是:究竟兔子对公司危害大,还是恶劣的坏人对公司危害大?兔子对公司危害更大。因为坏人有坏人行为表现,周围的人能擦觉,会警惕、提防他。大家有了提防,他造不成太大危害,或者造成的危害是一时、短暂、一次性的,危害不持久。
为什么兔子对公司危害更大?兔子人缘好,讨大家喜欢,但它不出业绩;兔子最爱繁殖,比谁都爱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类,生出大量小白兔,形成兔子窝,霸占着岗位、资源和机会。如果一个公司大量核心岗位被兔子霸占,形成了“兔子窝”文化,就失去战斗力,失去市场机会。
2、工厂要多养"狼"
“狼文化”具备四大特点
1)有危机意识。狼都怕饿死
2)鼻子尖,嗅觉灵敏。狼善于寻找、发现市场机会
3)自发性进攻,不屈不挠。一旦发起进攻,不用头狼教育
4)团队合作。狼靠群体
行业趋势之正在没落的订货制
现在再去问那个被库存压垮的朋友的感想,他说:还好垮的早!没有体会到这个痛,就学不会变通,不会去改变。现在这个失败前老板,之后转战万能的某宝——风生水起。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订货会,到底是个什么路数,为啥先前能给人希望,而现在又把人带向毁灭。
1、订货会制度源起
大概十几年前,中国产业刚刚从散货模式走向专卖店模式的时候,一些公司开始尝试订货制。在那个时候,大家的零售水平都不高,零售商不敢上货,于是总公司开始思考订货制,并且给零售商下订货指标。由于当时生意相对好做,所以订货制对当时的零售带来的多是正面效应。
2、开始变味儿
随后,品牌公司开始跟风,并且把一年的营销重心全部放在了订货会上。一些营销总监发自内心地认为,一年的销售好不好,就看订货会了。于是,订货会用的酒店规格越来越高,吃饭喝酒的规格越来越高,请老师讲课都不是为了教零售商如何卖货,而是想着如何让零售商多订点货。这样的订货就产生了理念上巨大的偏离——如何把货卖给代理商、零售商。
这种思维延续下来,让品牌公司开始研究加盟政策,比如曾经出现过的100%退货率、奖励政策……包括核算退货率,基本上是“即使客户把退货率全部用完,公司也能保证赚钱”的思维模式。
而订货制第二个无法掌控的因素是对天气的预判。
3、根本原因
其实订货会本身并不是造成库存增加的原因,快速捞钱的心理和风险转嫁的心理才是问题的根本!同样的订货量,当业绩下滑10%(如果过去的库存是10%的话),总库存就会达到20%,而业绩下滑本身会让毛利下降,这样就让零售店从原来的有盈余变成勉强保本甚至亏损。而如今的市场让单店业绩下滑10%也是难免的,所以,如果品牌公司仍以传统的订货会模式和思想运作,不去创新、不从零售商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这样的品牌将会很快走向衰亡!
所以呀,不论是作为整个产业里的哪一环,要早点认清这一事实:风险总是存在的,每个环节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经可能的减小风险,一味的转移风险,大家都要回家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