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成功之道,你学到了吗?
文/蒋讲符说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的霸主,文臣武将,如云似雨,是什么魅力让各路人才争先依附?曹操的统御权术可以说是我们做大领导的不能不学习的。综合《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对曹操的描述,我们能够看出其统驭术非一般人所能及。
1、感恩。
曹操对自己的下属,所做的任何贡献无不封赏。对人才给名给地位给物质利益,能给的毫不吝惜。这个其实还是不够的,只要做出贡献的,即使过世了,曹操还会念念不忘。
典韦第一次东征张绣的时候,为救曹操而死。同时死的还有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以及自己的大儿子曹昂。死后,曹操首先祭奠了典韦。在第二次东征张绣的时候,曹操又祭奠了典韦,这个举动,感动了众将士。如果说第一次祭奠是出于基本的领导技巧,但是第二次,就是会被其他人认为真的发自内心。典韦的儿子,曹操也亲自抚养。这个让手下的众将士,觉得为之牺牲卖命,自己也不会受到亏待。所以大家愿意为这样知道感恩的领导而卖命。
2、揽过。
每次打了败仗,曹操都会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是首先犯了错误,他也会说自己用人不当,或是没有做到该有的提醒。这样的承担责任,让手下能够感恩戴德,也让自己作为统帅让手下的人感觉到担当。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出现问题是反省而不是推卸责任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事。老子《道德经》里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说的就是承担整个团队的整体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大。即使每个手下真的犯错,他们都会上行下效,承担责任,不推诿,从而形成新的战斗力。
3、释错。
为了自己的目标要学会包容手下的错误。张绣对于曹操而言,可以说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但是,张绣在官渡之战中过来投诚,立即杯释前嫌。结为儿女亲家。官渡之战之后,收到了众多官员给袁绍暗通款曲的勾结信件,一把火烧掉,说自己都想投降了,何况他们。这是一种胜利者的大度,这是一种为了目标放弃情感恩怨的博大胸怀。曹操和多少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握手言和。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完美主义的人不适合做大领导。
曹操的统御权谋感觉很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手下有功时候,积极地奖励;手下有过的时候,自己能主动承担责任;属下有短处的时候,能够包容。众将士怎能不用命以报。
曹操是很多大人物都在观摩学习的权谋家,好坏都很真实。权谋手段使用的并不加以掩饰,“宁让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这种霸气的口号,就是一个权术高手的内心独白。
再看看曹操的性格:
1、曹操拥有过人之智。
曹操可以说是勤奋的,行军打仗上,自己注解孙子兵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文学上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诗文磅礴大气。在政治上的屯田,以及使用人才上的唯才是举,破除世族壁垒,这些都是曹操的过人智慧。不仅仅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曾经做议郎参与史书编撰,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所以说想成功,没有自己过人的智慧,是不行的。纵观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的优秀。
2、曹操拥有过人之狠。
无论是曹操一开始杀吕伯奢一家,还是当着献帝的面逼死怀孕的董贵妃,或是砍掉吉平的九根手指,出手都是无比的血腥,毫无顾忌,对有可能威胁到的敌人,都不会手软,也毫无心里负担。所以在《厚黑学》里被认为是黑的代表人物。其实没有过人之狠,就不会在乱世立足,这种快意恩仇,杀伐决断,恰恰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3、曹操拥有过人之忍。
很多人觉得,曹操还有压抑自己的时候?还有忍的时候?其实每个成功的权谋家都有自己忍耐的时候,不到时候就不会贸然出手。关羽投降的时候,提出苛刻的条件,走的时候,曹操又没有阻拦,这样的忍耐,是对人才的尊重。官渡之战结束后,发现很多人通敌的书信,曹操一把火烧掉,没有秋后算账,这是对人性背叛的忍耐,为了自己未来的大业不能不保留人才。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投降之后,曹操还是忍住报仇的心,给予张绣高位,为了大局,对仇人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