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桶厂质量问题频发,到底该如何改善?
文/辛巧娟

基本在做钢桶的企业,都是碰到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才想到要找老师指导,而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不管是技术的问题,还是设备的问题,都必然存在很突出质量的问题,这是我遇到的不少企业基本都有的症状。面对工厂质量问题频发,我们到底该如何改善呢?
一、为什么质量问题会频发?
从我的分析和判断来讲,质量不良主要由这几方面的导致:
1、原辅材料、外协质量问题突出
多数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比如原材料来料不良比例高达20%,外协进厂不良高达10%,这是比较严重的。这样的来料不良,企业内部要想控制好质量,是相当有难度的。一方面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大的供应商那里没有话语权,比如钢厂不会理你,加上今年钢材行情疯狂上涨,拿货都难,爱要不要。另一方面,很多外协厂因为你的订单小,再加上他自己也是小作坊,也没有能力配合你提升质量。这些都让质量改善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2、工厂内部无有效运行质量体系
这
在中小民营企业很常见,初一看还以为没有质量体系,细一问都有ISO9000,可为啥文件没有编号、受控、下发和执行呢?甚至好多文件都没有。这样的企业也就没有真正运行好这套质量管理体系,何来全员质量管理?何来有效的质量改进?
3、人为质量问题比例最大
在所有质量问题原因中,人为质量问题最多,比例最大,几近75%,人为质量问题又绝大多数是因为首检、自检和巡检没有做到位,导致批量不良返工或者报废。比如材料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而流到产线上;比如过程制造的不良流到下工序;还比如成品检没有及时发现流到客户端,这些情况都屡见不鲜。
二、质量问题频发,到底该如何改善?
还是针对上面的问题来展开对应。
1、改善供应商质量问题
虽然供应商很强大很难搞,也可能供应商很弱小搞不了,但面对自己企业的生存,我们还是无路可选,只能硬上梁山。怎么搞?我认为还是要帮助其提升。
不管是大的供应商还是小的手工作坊,他们不可能不想提升质量,缺的可能是没有资金升级装备,也可能是没有人才可用,还可能是你们标准不统一。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能力就从质量问题分析和改善建议上面做支持,让双方都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当然更好的做法是请专业的老师辅导,也就是企业大脑外包,这样也风险最低,帮他们解决瓶颈问题、搭体系和培养人才,实现持续改善。
2、真正运行质量体系
90%以上的企业都把质量体系当成摆设,就好比很多人为了追求学历一样,好像我有了这个东西就不一样。其实没啥不一样,你的现场没有改变,你的质量没有提升,有这件外衣也是皇帝的新装。
我提倡质量体系的真正运行,而非只是做给客户看、做给审核老师看。如何才能真正运行?那一定得从策划、执行、监督、改进形成闭环,还是PDCA。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但世上哪有很简单的事情呢?任何需要持续做好的事情,都不简单。饭要一口一口吃,水要一口一口喝,企业发展才能持续。
3、解决人的问题
上面说了,这么高频的质量问题,这么批量的质量问题,都跟人相关。解决了人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企业绝大多数的问题。如何解决?
从质量3N的原则来讲,如果我们能有效做好不接受、不制造、不传递,是不是就没有质量问题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最立竿见影的方法是做到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且不传递,这个就能大幅避免批量不良。
当然,要解决人的问题,具体来讲还要解决人的意愿和能力的问题,这个就得从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一定是双管齐下才效果最好。比如员工的培训,质量体系工具的实操应用,具体的质量问题分析和改善等。
一切的质量问题,都是策划、执行、监督和改进的问题,但这背后都是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