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丨解析“质量月”的由来
文/三哥
“质量月”是国际上普遍开展的一项群众性质量活动。
中国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以多种形式于每年的9月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并以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为主线,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长期组织开展的一项重大质量活动和群众性质量主题活动。
全国“质量月”活动旨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质量问题,营造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社会环境,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国家质量竞争力,营造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国的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于1978年8月3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有: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陈慕华、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副总理。
我国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在每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都要召开全国性的相关表彰大会和论坛,总结交流全国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邀请有关著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家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质量月”活动起源于日本,日本于1960年11月举行了第一次“质量月”活动;1988年10月,美国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
历年“质量月”活动主题:
2021年: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 决胜全面小康
2019年:共创中国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
2018年:加强市场监管 建设质量强国
2017年:大力提升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
2016年:提升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
2015年:迈向质量时代 建设质量强国
2014年: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
2013年:打造经济升级版 实现质量强国梦
2012年:宣贯《质量发展纲要》推进建设质量强国
2011年:建设质量强国 共创美好生活
2010年:抓质量水平提升 促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2008年:质量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007年:质量安全 共同的责任
2006年:创新提升质量 名牌促进发展
2005年:奉献优质产品 构建和谐社会
2004年:人人创造质量 人人享受质量
2003年:坚持以质取胜 提高竞争实力
2002年:讲诚信 保质量
2001年:新世纪 新质量 新生活
2000年:质量——新世纪的呼唤
1999年:创造高质量 迎接新世纪
1998年:质量振兴 人人有责
1997年:让《质量振兴纲要》深入人心
1996年: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向集约型转变
1995年:质量——名牌——效益
1994年:向质量要效益
1993年: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迎接复关
1982年:求实际效益 让用户满意
1979年:努力生产一等品和优质品 向国庆三十周年献礼
1978年:生产优质品光荣 生产劣质品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