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坚持全面改革 提高经济效益
华阴县制桶厂
我厂是一九七六年建立的国营工业企业。全厂有187名干部职工、5个车间、75万元固定资产。属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出口蜂蜜桶的定点牛产厂。主要产品有出口蜂蜜桶和各种规格的包装纸桶。蜂蜜桶为省优产品和全国同行业的优质产品。一九八三年以前我厂经常亏损,累计负债18.4万元。一九八四年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我们从领导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并在巩固老产品的基础上,立足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的能力和经济效益。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四年迈了四大步,改革的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7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比一九七六年分别增长35.3倍和24倍,一九八五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8万元,实现利润3万元,分别比一九八四年增长16.5%和20%,一九八六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1万元,实现利润7.6万元,分别比一九八五年增长1倍和1.53倍,一九八七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5万元,实现利润27.3万元,分别比一九八六年增长34.5%和2.6倍,200升蜂蜜桶荣获优质产品称号。优质产品产值率、优质产品率、出口创汇、万元产值材料消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资金利税率、人均实现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技术指标,均处于全省同行业的领先地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先进集体”以及地、省“先进企业”、“双文明单位”称号,为企业赢得了信誉,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厂长负责制
一九八四年以前,我厂之所以全年亏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党政不分、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厂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无法负责,遇到需要迅速果断处理的事情不敢拍板,往往贻误战机。这不仅使企业蒙受了经济损失,而且往往导致劳动纪律松懈,规章制度废弛,经济效益不能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焕发企业青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从八四年开始,在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此基础上推行厂长负责制,把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中层干部任免权、生产行政指挥权、资金使用权统归厂长负责,确立了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厂长根根自己的权力和全厂187名干部、职工的重托,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现有设备潜力和职工素质。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状况,制订了三年翻番规划。着眼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快”;注重一个“新”字,大胆提出了“一年改革、二年起步、三年翻番,利润达到十万元,职工月收入上百元”的奋斗目标,并与县政府签订了经营承包合同。通过这个规划,不仅使企业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全体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
我们把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厂长负责制与贯彻三个“条例”紧密结合起来。在强调厂长中心地位的同时,注重了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和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处理好企业党,政、工的关系。在与党支部的关系上,始终坚持了“三分、三合”,即: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出现了党政领导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在与工会的关系上,坚持“主动”二字,遇到重大问题,主动建议召开职代会讨论多主动向职代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职代会监督,主动向他们交待党的方针政策和厂方的意图及经营方案,保证了职工行使管理企业的民主权力。现在,企业党、政、工、团结奋斗,密切合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局面。
二、改革分配及用工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过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职工责、权、利不相连,因此极大的压抑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智不出智,出勤不力,使生产经营基本处于低效运转。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重点抓了企业内包,建立起了各级经营承包责任制体系,并采用超定额计件工资制的办法,车间对职工实行“四定一奖”,(即定人员、定质量、定物耗,定产量。超奖欠罚,当月核算,当月兑现)。科室和行管人员实行“三定一考核”,通过定职责,定权利、定任务,定期进行考核奖惩,真正做到了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都有责任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用工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取搞活固定工,竞争招标,层层,招聘,优化组合,厂内退休,发展第三产业等办法,使我厂搞活固定工的试点在全县迅速推开。
由于改革了企业的分配和用工制度,落实了经营承包责任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极大的激发了干部职工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挖掘了企业增产的潜力。使80升蜂蜜桶的日产量由原来的400只增加到1000只,200升桶的日产量由250只增加到600只,一个月时间完成产值65万元,等于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三年产值总和三倍;实现利润6.7万元,创造建厂以来最高月产记录。职工收入月工资最高达到200元,人均收入达150元。
三、强化质量、计量管理,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我们在总结过去产品积压滞销教训的基础上,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企业内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把计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结合起来。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狠抓质量、计量教育工作。联系本厂实际,教育职工树立质量、计量意识。克服“好货不愁卖”、“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错误认识。从厂长到职工,从厂委会到车间、班组,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并共同为企业的产品质量、计量进行直接间接的工作。
(二)建立质量、计量管理及检测机构,加强全面质量、计量管理。在主管技术的厂长领导下,设立专职质检计量科、车间配专,兼职的质检、计量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计量管理网络,保证了质量、计量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
(三)把质量产量同等看待,层层分解落实生产任务,同时了解落实质量、计量要求,研究部署生产措施,同时研究部署质量计量措施,检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同时检查质量、计量工作情况;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把总结评比质量、计量同步进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及计量工作作为考核每个干部职工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奖优罚劣,抓生产、保质量、重计量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四)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我们应用价值工程原理,通过对产品功能与成本关系的研究,力求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根据这一原理,产品的价值,功能与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述:
价值=功能/成本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产品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在产品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它的功能就等于提高它的价值;同样,如果产品功能相同,降低它的成本就等于提高了它的价值,为了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我们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力提高产品功能,即强化质量管理。我们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产品质量上到一个新的等级。在一九八六年省优质产品复查中,经过一百四十六项检验,蜂蜜桶的合格项目达到,一百三十九项,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82.2%,连续六年保持省优质品称号。由于质量过得硬,我厂生产的各种蜂蜜桶在国内西北各地和海外东南亚等国已成为信得过产品,从而扩大了产品销路,提高了产品竞争能力,为企业的进二步发展打下了坚实韵基础。同时我们很抓了计量管理,使我厂的计量工作有了很大起色。经陕西省计量局和渭南地区标准计量局考核,并检查验收,被授予国家二级计量单位。为我厂计量升级和进入省级先进企业奠定了基础。
四、努力增产节约,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我厂在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的同时,又十分重视了增产节约,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以降低物耗,减少产品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资使用效益为重点。通过市场预测,加强信息反馈。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们改原来由企业进货,月终到税务部门纳税的办法,为由厂方统一开票代税务部门办,理纳税手续,大大减少了结账的中间环节,使办理托收的时间由过去的三十天减少到六天半,,使资金周转天数加快了八十七天。仅此一项就为我厂节约利息一万余元。
为了减少积压,降低费用,三年内我们进行了三次清仓查库,开展了两次节约“一块铁、一滴漆、一度电、一张纸”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进了内涂料的回收装置,回收内涂料七百公斤,节约资金九千八百元,利用本厂边角料自制圆桶盖47500个,共节约开支28,500元,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经过反复实验,采用合理配方,试制成功了用国产涂料代替日本进口涂料的先进工艺,共节约费用22,000元。同时还解决了涂料不能按时供应的矛盾,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以上三项共节约资金60,300元,人均节约329.09元,超额229.09元,提前完成了地区工会提出的人均节约一百元的倡议。促进了我厂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使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推进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为了从多方面搞活企业,扩大财源,我们在保证八十升和二百升两种出口蜂蜜桶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从企业实际出发,围绕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淘汰老产品,增添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在恢复了化工桶生产的同时,又从南通引进了一条纸桶生产线,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这两种产品的投放不但补充了市场需求,而且为企业获得了瞩目的经济效益。去年六月一月销售纸桶七千六百三十三只,获利一万零六百元。
为了不断增强企业更新产品的后劲和竞争能力,我们又从日本引进了一台喷涂机。经过我厂技术人员的精心调试和编制科学的喷涂工艺,使这台喷涂机很快投入使用,增强了漆膜附着力,提高了出日产品质量,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装备的同时,又根据企业的实际,广泛开展了经常性及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有计划地对远红外线烘炉,三合一设备(即压波纹、压筋、扳边三台设备改成一台设备同时进行)、封底机进行了技术改造,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出口产品的质量,获得了出口创汇的显著成绩。在对外经济交往中,重合同、守信誉,出日产品合格率100%,合同履行率100%,年出口创汇额均居全省同行业领先地位。一九八七年出口值为229.7万元,出口创汇6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7%,保持上升趋势。
我们在坚持改革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决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承包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后劲,为全面贯彻振兴轻工业战略方针,实施轻工业振兴纲要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