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产品的命根
北京市通县西集制桶厂
乡镇企业的发展,给祖国的经济建设增加了不可乎视的法码。乡镇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充当了城市大工业的得力助手,而且它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作为包装行业的北京市通县西集制桶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通县西集制桶厂始建于1985年2月。占地面积8500平米,建筑面积1750平米。固定资产23万元。流动资金70万元。职工54人。1990年工业总产值356.2万元,实现利润75.5万元,人均创利税2.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建厂六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西集制桶厂在厂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始终沿着党指引的航向稳步前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西集制桶厂全体职工得到了锻炼,企业也经受了磨炼和考验,并不断地成熟起来。几年来的实践,使西集制桶厂清楚地认识到市场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产品的命根。
一、在商品经济时代,市场是企业的生命。
1.进入商品经济时代,赢得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以销定产是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特点。这就意味着作为乡镇企业的西集制桶厂要想使企业得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就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不断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才能使我厂立于不败之地,把企业推向前进。厂党支部果断作出,以销售为主攻点和突破口,加强销售环节管理。确定走这样几步棋:
1)建立和完善销售管理制度,制定专职业务人员奖惩办法;
2)与专职业务人员签定销售任务协议;
3)培养业务新苗,充实业务力量;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5)给各部门的领导分配销售指标;
6)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销售工作。
围绕这个思路,西集制桶厂在销售这个主攻线上展开了全面攻势。厂领导和有关部门很快建立和完善了销售管理制度。制定了销售业务员岗位责任制。制定了专职推销员按销售额的1.4%提成办法。年初厂里与推销业务员签订了销售任务协议书。我们采取业务人员自报全年销售额,厂参照上年业务员实际完成情况并分析了今年市场动态及趋势,最后给业务人员下达了可行的全年销售任务。:要求业务人员每月做销售计划。主管销售工作的负责人和厂长参加星期日例会和每月的销售工作分析会。在会上业务员及时汇报本期完成销售额和销售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映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管领导和厂长经过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及时了解销售情况,又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样使我厂销售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有布置地进行,从而赢得了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使企业更有竞争力,必须加强销售力量,提高其业务素质。厂里采取了毛遂自荐的方式,招聘了两名年轻的业务员,充实了业务力量。根据新老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厂里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我厂请来了法律顾问及各单位的专家,来我厂讲课,讲法律知识,讲经济合同法,讲业务往来中的注意事项,讲社会关系学,讲心里学,讲经济纠纷案例等。使厂领导、管理人员,业务员等增长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和业务素质,避免了因合同不完善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厂合同履约率达100%。企业的信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相应地扩大。在内部不断深化管理,外部不断开拓市场的双向努力下,我厂赢得了销售市场,产品定货客户由原来的几个发展到几十个。
2.开发新产品,才能使企业有生命力。
市场在风云般地变化着。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有竞争才有发展,通过竞争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呢?西集制桶厂不仅认识到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性,而且还认识到开发新产品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厂发扬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不断开发新产品。由建厂初期只能生产垃圾桶,发展到现在生产20、40升桶, 4升小方桶,大、小银浆桶,大、小缩口桶等,十几种系列产品。目前我厂又开始生产4升印铁方桶。由于新产品的开发,使我厂产品销售量逐年提高:1987年销售量41.7万只,1988年销售量44.3万只,1989年销售量75.8只。新产品的开发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增加了市场的覆盖面,也给企业增加了新的效益。1987年产值184.5万元,利润44.7万元;1988年完成产值241.4万元,实现利润48.5万元,1989年完成产值491.4万元,实现利润70.3万元,1990年完值356.2万元,实现利润75.5万元。企业业的发展壮大,证明了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西集制桶厂的职工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使企业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一、市场竞争,要以质量为基础
1.产品质量是赢得市场的保障。这不仅是我们西集制桶厂的经验总结,而且它具有普遍性,是千百个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的共同体验。从产品投放市场到被用户承认,我们深深体会到“产品质量是赢得市场的保障”是一条真理。建厂初期,由于我们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全,产品质量自然达不到十全十美的程度。1986年有一购货单位发现个别桶有渗漏现象,我厂厂长亲自带技术人员,业务员等前去了解情况。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桶底咬口焊接不实,有沙眼。厂里一方面派人进行抢修,把漏桶全部修理好多一方面进行技术改造,新购置了咬口、卷边设备,对焊接材料也进行了优选。由于领导及时采取了措施,避免了再发现漏桶。尽管这样,厂领导仍意识到这是影响企业市场的警钟。于是厂领导把产品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强质量管理。
2.企业信誉由产品质量等价换来。企业要赢得良好的信誉,就必须具备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为了使企业上水平,上等级,取得更高的效益,赢得良好的信誉,我厂狠抓了产品质量。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设立了专职质量检查员和计量员,强化了半成品和成品检验岗位责任制。我厂还提出了“下道工序生产人员是上道工序的质量复验员,发现问题及时反映。”这就提高了全体职上的质量意识。这个要求的提出,除激发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重视质量工作,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主人翁责任感外,f还使每个职工认识到产品质量不是检查员一个人的事,是全厂的事,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我厂还制定了奖罚制度,使职工与集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出现了“比、学、赶、超”的劳动竞赛场面。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了“从我做起不出质量问题”的生产竞赛活动和“为了企业信誉,我要把好质量关”的竞赛。1989年8月,在半成品检验中,检出了一个质量问题,为纠正这个问题,弥补损失,车间领导和检查员及时召集同工种生产人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质量问题出现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及时纠正了错误,既解决问题,又教育了当事人,也教育了其他职工,使职工们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意识。由于狠抓了质量管理,我厂半成品、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半成品、产品废品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出厂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产品质量上去了,企业信誉也在相应提高。1988年12月,西集制桶厂通过了三级计窜单位,目前正努力通过二级计量。
3.加强职工素质培训,增强企业后劲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西集制桶厂是西集综合厂的一个分厂。1988年11月总厂成立了技工学校,意识到青工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是企业的后备力量。总厂亲自动员团员、青年和生产骨干参加业余技校学习。我厂13名青年职工或生产骨干踊跃地报名参加了技校学习。厂领导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批准他们下午提前一个小时离开车间,去业余技校上课。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们学完了“机械制图”、 “机械原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电工学”等课程。经县劳动局考试合格,锁取了初级工结业证书。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青年深有感触地说: “原来我们只知道埋头干活,不会识图,不懂得材料的性能,不懂工艺原理,通过学习使我们充实多了,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通过技校培训,即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又提高了工作水平。一些职上用所学的知识改进了工装,修改了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一些青年职工初级班结业后,又投入中级班学习。这些有志的青年是企业的后备力量,担当起发展和振兴企业的历史重担。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制桶分会的关心和帮助下,年轻的西集制桶厂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为通县西集的经济建设,为祖国的制桶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