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苑制桶厂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北京市南苑制桶厂近几年来努力寻求发展契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2004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去年销售一举突破3000万元大关,利润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近3000元。
北京市南苑制桶厂是一家老企业,至今已有43年生产钢桶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效益逐年下滑。至2000年,企业亏损334万元,欠银行贷款1000万元,另有1000多万元的外欠款收不回来,员工人心涣散。
根据工作需要,2001年4月,在该厂工作了43年的原副厂长黄冬芳担任起厂长重担,并组挑起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班子组成后,向上级机关和广大员工保证,要尽快地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在企业发展的情况下使职工收入逐年增加。
自2001年4月至今,已有近5年的时间了。5年来黄冬芳厂长和新一届班子制定的目标实现了。企业至2004年底就已实现了扭亏,2005年在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的情况下利税同步增长,并还清了银行1000万元贷款,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近3000元。
北京市南苑制桶厂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之大的变化,首先是新班子成立后,充分发挥党员及骨干的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共渡难关。除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外,他们还先后组织参观了西柏坡革命圣地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狼牙山及冉庄地道战旧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号召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企业共渡难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几年来发展事实证明,党员及骨干的作用确实影响、带动了企业员工自觉地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第二是寻找发展契机,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黄冬芳在企业工作了40多年,对行业的发展比较熟悉。担任厂长后,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认为企业塑桶在市场上占有率低。她组织召开各层次人员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统一大家思想,并利用自有资金投资50多万元改造了塑桶模具,购置了无油泵、软化水设备等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从年产几万只到年产10万只塑桶,有效地占领了市场,为企业增加了效益。现在南范制桶厂的塑桶已销往全国各地,并装入化工原料、葡萄糖等出口到国外。
在塑桶设备生产已达极限的情况下,去年南苑制桶厂又抓住了一个机遇。他们听到北京制桶厂关闭的消息后,马上与该厂洽谈,投资15万元购置了一条固碱桶生产线,连同客户一起转到南范制桶厂。从设备的拆运到安装、调试生产仅用6天时间就把产品送到了客户手中。仅此一项年增加产量3.5万只。
在生产能力提高后,该厂采取激励措施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经过努力,争取了北京有机化工厂、北京石科院三联公司和北京兴普公司等几家大用户,使产销额大幅提升。
第三是千方百计收回外欠款,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该厂向外借款和欠货款高达2000多万元。新班子组成后,一方面组织扩大生产,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加大催要欠款的力度。截至到2005年底,共收回外欠款1300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还清了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
几年来,企业在发展生产过程中,注重加强基础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2000年,他们完成了钢桶ISO9002-2000版本的认证,为钢桶、塑桶在国内外销售奠定了基础,并经过对钢桶、塑桶的性能检测,取得海运危规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许可证。该厂的两种产品在参加由中国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组织的全国出口商品包装统检中,均获得了合格证书。近年来,北京市南苑制桶厂已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12万元,职工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