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访回收大桶包装经营户——孙昌栋
2000年10月2日出版的中国包装报,曾刊登了笔者拍摄山东济宁市中区大桶市场经营户经理孙昌栋的新闻图片。其后,笔者对他作过两次报道:题为《山东济宁中区大桶市场见闻》图文稿,一同刊发于2004年11月24日的中国包装报;题为《这活儿难干,但有意义》的图文稿,一并刊登在2006年4月11日的中国包装报。而今,孙昌栋回收大桶包装的生意情况怎样呢?10月2日上午,笔者专门到大桶市场采访了他。
笔者见到孙昌栋时,看么他眼戴着墨镜、右手握着一支汽焊枪、左手拿着一要铁丝,低着头正在专心仔细地干着焊活。不一会,他焊完一件物品后抬起头、直起身,相互打了招呼后,笔者开门见山地问及他经营回收大桶包装的情况。其中,据他回答笔者的问题时说:“回收的都是些废旧大铁桶,有的桶摔的碰的厉害,有的破了,漏的地方得焊上后再卖。”
“最近的行情不如前段时间好,现在进入了淡季,前段时间,1个大桶能卖60块钱,现在也就卖50块钱,而且卖得也不多。”
“现在没搞大桶深加工,跟以前一样,还是买来后再卖出去。”
此外,笔者在采访现场时看到:大约有二三十个大铁桶平躺着堆码于地,地面上的土已被油酯浸湿了一大片,木桶的旁边放着1只油乎乎的褪了色的旧的塑料桶。见状,记者问孙昌栋:“还是和以前一样从大桶内收集废柴油废机油后再卖?”
他说:“是,收集后再卖。”
“现在,一般一天能收集到多少斤废油?卖给谁?能卖多少钱?买油的人干么用?”笔者如此接连问道。
他显得很高兴地告诉笔者:“这样的塑料桶能盛装二三十斤,1天能收集两桶,两块多钱1斤,1桶能卖六七十块1钱;有人专门来回收废油,卖给炼油厂去炼油。”
常言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此,记者仍以为:很显然,孙昌栋所从事的回收林桶包装事业,已经适应了废旧利用、节约资源的市场经济需要。虽如此,但笔者却依然认为:孙昌栋及其他的同行们,若能采纳并实现笔者几年前采访时就已提出的改变单一的买桶、卖桶经营模式,而搞废旧大桶深加工的产销模式之建议,那么则不仅会促进当地回收大桶包装产业的大发展,乃至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且也定会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解决众多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文/闫新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