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英,自贡中粮的传奇
辛巧娟
2014年2月底,应自贡中粮包装有限公司陈家英总经理邀请,钢桶专业委会员专家组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派行业专家辛巧娟女士前往四川自贡中粮包装有限公司,为企业排忧解难。进入自贡中粮,我们了解到一个国内鲜有的,极具特色的制桶企业,这是一个由陈家英总经理一手打造具有传奇般色彩的企业。

自贡中粮富顺晨光工业园厂区

富顺晨光工业园厂区一角
充满活力的企业
自贡中粮金属包装有限公司是由原自贡市粮油机械厂改制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坐落在享有“盐之都、龙之乡”誉称的南国灯城——四川省自贡市。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原中国商业部200升食用油钢桶的定点生产厂家,于1996 年由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00人,是首家在四川省制桶企业中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首家在西南片区荣获出口危险货物包装钢桶生产资质的企业。企业具有《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质量许可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及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公司经过多年潜心经营,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现占地面积60 多亩,已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15OL~208L钢桶生产线4条,25L~120L中小桶生产线5条,年生产能力达250多万只。公司产品以“优良的品质、完善的服务”畅销四川省内各地以及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等省外市场,并在绵阳、云南、富顺(自贡康弘金属包装有限公司)重庆等地建有分厂,是四川省销量最大、品种最多(目前共有70多个品种规格)、市场覆盖面最广的专业金属包装容器生产企业。
公司坚持“搏击市场扩规模、追求卓越树品牌、精细管理争高效”的质量方针,以“专业的队伍、成熟的工艺”铸就高品质的产品,树立了“中粮”的品牌形象。公司先后荣获了商业部全国粮食系统200L闭口钢桶质量检测第一名;四川省经委颁发的“四川省包装行业先进单位”称号,并于2004年再获殊荣;“中粮”商标被评为自贡市知名商标;目前该公司是“四川省包装联合会理事成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钢桶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
公司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果实累累,令人羡慕。但是这发展背后的故事,却是令人难忘和感动的。

陈家英总经理在介绍企业发展情况

技术副总经理牟勇演示新厂区的规划方案
受命于危难
看到今天的成就,谁会想到,十多年前该企业曾经到了关门倒闭的边缘。1996年,自贡中粮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企业改制和转型,企业一夜之间从国有制转换为有300多人持股的股份制企业,全员持股,大家都是股东,都有发言权和建议权,是全员参政议政的大集体,全员议政,实际上没有人能做主,企业想有新的发展或任何动向都必须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而此时,该企业仅有的一家客户(自贡鸿鹤化工厂)也进行了改制,改制后的自贡鸿鹤化工集团自己购进了一条钢桶生产线准备生产钢桶,养活自己企业的工人。1998年,鸿鹤化工集团钢桶生产厂建成并开始生产,自贡中粮包装企业直接就没活干了,企业一下子陷入困境。怎么办?此时大家想到了已经病退回家休养的工会主席陈家英女士,董事会成员几次上门诚恳邀请,陈家英女士又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工作岗位。因为在这厂里,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但由于以前是国有企业,她干的工作都是行政和后勤,这次被大家请回来,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及企业的现状,陈家英女士一咬牙就干起了销售,先找客户,解决大家吃饭的燃眉之急。凭着她的个性和办事认真负责的专研精神,一股不服输的干劲涌上心头,拿起电话薄,一个接一个的打电话(当时都不清楚哪些企业使用钢桶),只要获得一点有用信息,就亲自跑去询问用户的需求……。
艰难的历练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硬是靠她的韧劲和钻劲,为企业争取了二十多个用户,职工有活干了,企业有了活力。但由于是老国企改制来的,企业的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也不高,老思想、老观念总是左右着企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做出来的产品不是不能按时供货,就是产品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这种局面维持到2001年底,企业又陷入僵局,在岗的董事会领导班子任期还没满,但已经无法经营下去了。董事长就直接找陈家英女士谈话,让她接手该企业,重新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为只有她及新的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时召开股东大会,大家一致选举陈家英女士做企业法人代表,为企业出谋划策。陈家英女士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接下这付重担。她的副总告诉我,陈总当上总经理的当月,企业帐上一分钱都没有,她为了给大家发工资,到商业局(主管局)借了5万元,全部发了职工工资。
她上任后,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当年就扭亏为盈。当时走上领导岗位的她已经五十岁了,但她勤奋好学,加上调整后领导班子新成员都是有知识、懂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年青人,在她的带领和指挥下,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企业迅速得到发展。企业盈利了,她就要求主管技术的副总开发新产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参观国内外先进的制桶技术和生产线,进行市场调研,购进先进的钢桶生产线。企业内部成立了研发中心,让有经验和技术的老职工发挥余热,将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没有丢弃,而且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进行技术改造和练兵,改造成简单实用的、多品种化的中小桶设备,再根据四川省区域性特点(用量小,品种多,路途远,运输成本高等),为降低成本,采用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在许多地方建立起不同规模的制桶车间,做到双方共嬴,不但自己的企业有了活力,与用户也建立起了不寻常的关系。这种经营模式使得自贡中粮十多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钢桶的产量由当年的几万只发展到现在的140万只(中小桶80万只)。

生产副总经理吴学宪亲临生产一线

清洁明亮的会议室
累并快乐着
企业发展了,大家只看到了企业的辉煌。但在发展过程中,陈总的付出却是一般常人无法想象的,这里我举一二例。
在2011年底,她上班时不幸摔伤了腿,大夫给打了石膏要求住院静养,脚不能着地,不能下地走路。这可急坏了她,她心系企业,每天电话指挥现场工作,并每天在医院病房开会,研究企业的日常工作与新项目的进度等,刚能下地站立,她就立刻回厂,上不了楼,就在一楼腾出一间房办公,由于行动不便,吃、住、行都在厂里。平时她也是以厂为家,累了,就在办公室躺一会,迟了,就住在办公室。周末由于工厂职工上班,她不打扰司机(让司机休息)一个人自己去厂里看看,检查一下车间,然后回顾一周的工作,查漏补缺,然后给自己充电,给用户送去欢笑,安排下一周工作。
她工作非常敬业,总是以客户和职工利益为重,不记个人得失,没有休息时间,将自己的身体累垮了,几次由于脑供血不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早已年过半百的她每月挣的钱有一半以上用于买药和保健品(休息不足,经常头晕),按说现在她完全可以放手不干回家享清福,但她心系职工,总想企业更加辉煌,职工有更多的收入,将年青的领导扶上马,送一程,让企业平稳过渡。
在公司里,每每提起陈家英,职工们都是心疼地说:“我们陈总太累了!她应该好好休息休息,但现在公司的事儿太多太杂,她能放心休息吗?”
目前企业在自贡工业园区又新征了30多亩地,准备新建一个现代化钢桶厂,工厂的初扩设计已经完毕,今年底完成基建,明年二季度就可正常生产200~208升钢桶,新的生产线建成,自贡中粮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他们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自贡中粮在工业园的新厂区

生产现场各类钢桶产品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