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废旧铁桶引起的急性硫酸二甲脂中毒
宋小明
我市某废旧金属加工厂最近发生一起硫酸二甲脂急性中毒事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今年6月18日,该厂四名工人加工某制药厂运来的一批盛过硫酸二甲脂的废铁桶,其中一人在操纵室操纵机器,一人在工作台上将废铁桶放入挤压机挤压成块取出,另二人将废铁桶由车间外运到车间内挤庄机旁,待挤压成块取出后装运出车间。他们自早晨6时开始工作,起初只感觉有一股洋葱样刺激味,眼睛有些胀痛,未引起注意,出车间休息片刻又继续工作。上午9时左右工作台上的一位女工(距离挤压机位置最近)逐渐感勃头痛、头晕、眼部疼痛难忍,全身不适,难以支持,即停止生产,离开现场。此后,该女工症状逐渐加重,至下午5时左右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被急送市第二医院抢救治疗(该院诊断为“过敏性喉水肿”),后转市第三医院职业病科治疗观察。另一名装运女工也于当天送入该科治疗,诊断为“急性硫酸二甲脂中毒”。其余二名工人经医院一般处理,在多休息二天后恢复正常。
出事的当天经向某制药厂详细了解,得知这批废旧铁桶曾盛过硫酸二甲脂,由于桶内还残存硫酸二甲脂,回收后未作任何处理就投入加工,造成硫酸二甲脂气体逸出使操作工人吸入而产生中毒。
硫酸二甲脂是一种高毒类化合物,挥发性强,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空气中浓度达到500mg/M3”时,停留10分钟可危及生命。目前我国暂米制订最高允许浓度标准,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造成急、慢性危害。
通过调查,这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卫生制度不严,无防护设施和用具,操作工人缺乏防毒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办法,并督促该厂建立一套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以确保工人健康,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轮班工人身体状况的调查
杨正平
许多工厂有大量的轮班工人,他们的一般身体状况与非轮班工人相比有无差异?我院配对选择了本厂轮班与非轮班工人各10名(男性各80名,女性各20名)进行了调查。两组年龄、工龄、抽烟及饮酒”情况均类似,无明显毒物接触史及特殊病史。笔者将两组自觉症状(包括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及其他,如女性月经、生育情况)、体征、胸透及血常规等项目分别作了比较。发现轮班工人有乏力感觉者明显较非轮班组为多(X2=8.1656,P<0.05),其余各项均无显著差异。
该厂为保护轮班工人身体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①送饭菜到岗位,搞好夜班伙食;
②调整单身宿舍,尽量照顾同一轮班单身工人住在一起;
③职工宿舍分配时,相对优先照顾轮班工人;
④交通车接送家住远处的轮班工人;
⑤ 改善工作环埃,如操作岗位安装空调、纱门纱窗, 解决噪声问题等;
⑥适当增加轮班津贴。
有报告,轮班工人常在反常的时间入睡,往往睡得不熟,睡眠时间短,使工人常感休息不足。本文轮班组乏力者明显增多,与此相符。但本文其它检查项目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该厂轮班工人尚未因轮班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看来,该厂为保证轮班工人健康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可行的, 特别是有关宿舍安排较合理,与国外认为应将轮班时间相同的工人安置于同一卧室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从调查情况看,影响该厂轮班工人休息的因素主要是个人或家庭问题。因此,为保障健康,必须使其本人和家属认识下班后抓紧时间体息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应进行适当的宣传。
据报告,临睡前喝杯热牛奶有诱导和维持睡眠的作用。有人根据生理节奏的原理,认为每次轮转较晚的班,即正向轮转,有助于改善工人健康,并导致职业操作的进步。为使工人调整适应上班周期的变换,轮班周期宜适当延长。有报告认为21天的时间袭比7天的时间表更较合理,劳动生产率可因而提高。
以上这些意见及该厂为保护工人健康采取的一些措施都值得厂矿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