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桶企业的清洁生产
杨文亮
近年来,钢桶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也逐步受到了行业人士的重视,针对环保问题,在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各企业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改进,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但这些措施还是有不少的局限性。要彻底解决制桶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推行“清洁生产”的理念,不然就会停留在治标不治本、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中。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是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新世纪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以前不同之处是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一、清洁生产的意义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和种类检测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因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排放。而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
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
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如城市能源供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直接燃煤;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在钢桶涂装生产中,烘干炉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能等,都属于清洁能源。应尽量不采用原煤、秸秆等高污染能源。
采用天然气的烘干炉已成为多数制桶企业首选
2、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在钢桶生产过程中,目前还有很多达不到清洁生产要求的工艺。如磨边工艺,不仅噪声大,而且粉灰、烟灰都超标,宜采用铣边机或激光磨边机等新工艺。又如涂装前表面处理工艺,常采用的化学清洗磷化工艺,就会产生很多化学废水,污染水资源,可以采用机械处理的工艺,达到涂装工求,国内现已有一些企业采用新型的擦桶机进行处理,效果也不错。再如油漆喷涂工艺,会产生废气污染,可以采用水性漆、塑料粉末喷涂等,能够大幅度减少或消除废气的产生。
新设计的磨边机备受关注
新型的擦桶机成为制桶业新秀
3、清洁的产品
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的包装合理;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合理。
钢桶产品,应该考虑回收再利用,以此节约资源和能源。但国内近年来,流行的钢桶薄型化,使钢桶的回收再利机会大大减少了,旧钢桶堆积如山,难以处理,因此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我们应该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采用厚度大于于1.0mm的钢板生产钢桶,增加其回收再利用的次数。其次,还要引进先进的旧桶翻新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旧桶翻新业,努力节约资源和能源,使钢桶真正成为清洁产品。
堆积如山的旧钢桶
三、清洁生产的经济效益
1、清洁生产使企业管理更为科学规范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企业的客观条件如何,决定企业面貌的还是自身的管理。而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能使企业在自己的系统内更加严格和科学运作,使其正常、健康地运转和发展。
在企业的清洁生产过程中,通过边改进边实施的管理方案,为什么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清洁生产一开始就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者实行培训和教育,在提高企业领导人及其职工的管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制度以及卓有成效的经济奖励制度的实行,充分调动了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积极性,由此而自觉地采取一些简单易行、不花钱或少花钱的管理措施,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说,清洁生产能使企业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制桶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许多大中型企业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些企业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或流水线,但其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及废弃物仍然高于国外同行。因此,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乡镇企业,如果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实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相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定有一个提高。
2、清洁生产使技术改造获得最佳效益
清洁生产是一项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策略,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控制生产过程来削减污染,即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态度的改变来实现污染削减。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重点是抓住企业产生污染物最多、污染物最难治理、生产效益最低的关键部位进行改造,这实际上是为企业选取了技术改造资金的最佳投入方向。
过去常规技术改造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而清洁生产中的技术改造是兼顾二者,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有时清洁生产中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不一定都能从企业账本上立即反映出来,但对后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湖北某制桶厂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涂装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对原传统油漆涂装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全面使用水性漆为原料进行生产。表面上看这种投资既没使产量增加,又没有降低材料消耗,但企业领导人遵循这样一条原则: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护环境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标志,有了这两条,不怕产品没有市场。这种既利于企业发展又利于环境的做法,应该大力提倡。
水性漆的应用备受关注
3、清洁生产可降低末端治理难度和费用
清洁生产把污染尽可能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大大减轻了末端治理费用,降低了治理技术开发的难度,这方面的实例很多。如近年来,国内钢桶业开始使用的预涂彩钢板和彩印钢板,就是消除了末端治理的难度,节约了处理费用,而且大大提高了钢桶产品的外观质量。
采用彩印钢板生产的钢桶
采用预涂彩钢卷板生产的钢桶
如果把生产中的大量“三废“都留给末端治理,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技术,而治理技术的难度不亚于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即使开发出来,也还有个能不能落实资金的问题,所以制桶行来推行清洁生产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般来说,在清洁生产中企业采用一部分无废、低废方案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率占企业排污负荷的15%~30%,也就是说,不花钱少花钱也可以达到末端治理效果。
清洁生产通过源头削减废物方式,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节省了污染物控制设施的投资;减少了污染物设施的运转费用;消除或降低了产品因环境问题而退出市场带来的风险费用等等。这一切都表明,估价清洁生产中的经济效益,不能单纯去看企业在实行清洁生产过程中的投资,而应运用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方法,这才是科学和符合实际的态度。
四、清洁生产与ISO 14000标准
清洁生产是指以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技术进步为手段,目的是提高污染防治效果,降低污染防治费用、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清洁生产可以理解为工业发展的一种目标模式,即利用清洁能源、原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的工艺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同时,实现清洁生产,不是单纯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来改进生产活动,而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这样一个原则,考察工业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以期协调社会和自然相互关系。
ISO 14000系列标准是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的先进体系。包括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审订(EA)、生命周期评估(LCM)和环境标志(EL)等方面的系列国际标准,与其他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完全不同,它是自愿性的管理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环境管理方法。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旨在指导并规范企业建立先进的体系,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和科学管理的行为标准。它适用于任何规模与组织,也可以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清洁生产与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从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的新思想,新措施,是近年来环境保护发展的新特点。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1、侧重点不同。清洁生产着眼于生产本身,以改进生产、减少污染产生为直接目标。而ISO 14000标准侧重于管理,强调标准化的集国内外环境管理经验于一体的、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
2、实施目标不同。清洁生产是直接采用技术改造,辅以加强管理。而ISO 14000标准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优良的管理,促进技术改造。
3、审核方法不同。清洁生产中以工艺流程分析、物料和能量平衡等方法为主,确定最大污染源和最佳改进方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侧重于检查企业自我管理状况,审核对象有企业文件、现场状况及记录等具体内容。
4、产生的作用不同。清洁生产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环保思想,使企业环保工作重点转移到生产中来。ISO 14000标准为管理层提供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环境管理纳入其他管理之中,让所有的职工意识到环境问题并明确自已的职责。
由此可知,清洁生产虽然已强调管理,但技术含量较高;环境管理体系强调污染预防技术的采用,但管理色彩较高;两者共同体现了治理污染预防为主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ISO 14000标准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使两者更好结合,我们行业协会要做一些推动企业积极进行清洁生产的工作,包括制定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政策导向、技术导向、编制工业清洁生产指南,提供先进技术与管理信息,加强培训、宣传、教育等,同时要参照ISO 14000标准,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体系,并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