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丰到三发:钢桶涂装30年初心未改,美少年炼成行业大咖!
文/北京三发

“创业不易,尤其是一个国营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除了苦心经营、务实重干,还要用科技创新来赋能助力,这样才能达到超越的目的。”这是“兄弟”二人一直认同的理念。
姚军、丛波二人分别于1987年、1990年调入三十一所。据二人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军工行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军品科研生产任务量并不多,尚不能满足单位成长需要,同时也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九十年代初,三十一所成立了一个专门生产销售民用产品的车间,设立了民品处即三发公司的前身。也就是这一年,姚军、丛波二人真正成为了三发人。

2004 年初,根据形势任务需求,三十一所将所内民品项目全部纳入三发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至此三发公司成为所内唯一的对外经营窗口,同时也奠定了三发公司整体发展的框架。“民品处并入三发公司后,我所在的部门变更为航涂项目部,由我及姚军同志共同负责项目部的运营管理工作,我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姚军同志负责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二人回忆产品研发的历程时自豪地说,九十年代初,钢桶喷涂技术在国内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线,为了突破技术难关,姚军、丛波所在的研发团队在无图、无资料可查,仅凭一段模糊不清的国外录像片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昼夜研究,最终成功研制开发出国内首条钢桶自动喷涂生产线,填补了国内钢桶行业无自动喷涂设备的历史空缺。
回望走过的路,有艰辛、有曲折,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攻坚克难取得成功后的喜悦。由于产品特性,在给用户工厂进行安装、调试时,都需要较长周期。例如小型设备的安装、调试需要二十至三十天,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更是需要二至三个月。不仅如此,现场工作及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吃住在用户工厂是常有的事,打地铺也是家常便饭。

让二人最难忘的当属1995年广东汕头的一次安装任务。当时甲方老板为节省开支把连同二人在内的实施团队安排到工厂周边的一处废弃居民楼里,房间里的窗户都没有玻璃只有窗框,床板也是甲方叫人将门板拆卸下来凑合睡的,如此一来,临时下榻的居所就算完成了。吃饭问题,则是由甲方的一位师傅和他的爱人临时负责,所以那段时间大家都是伴随着油烟味儿入睡的。姚军开玩笑说:“闻着油烟味儿睡觉,有时候早上起床都不饿了!”
记得时值八、九月份,夜晚蚊虫不断,实施团队的成员们每日忙完工作后都会整齐划一的做一件事——那就是迅速钻进蚊帐中,要不然就会成为数千只蚊子的晚餐。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设备调试进入收尾工作的那日,恰赶上台风来袭,强风伴着暴雨一股脑儿地从窗框和门框灌入室内。那晚,大家相互依偎着,互诉衷肠。“过往的种种艰辛,三天三夜可能都说不完,不过辛苦的同时也有收获的喜悦。”二人嬉笑着说。

这些年,姚军、丛波二人砥砺前行、扎实完成任务的背后,自然少不了家人的支持。特别是在前些年孩子小的时候,一年365天,二人出差在外的时间都超过了百天,家里大事小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爱人身上。孩子生病、上学、家长会,他们总是缺席。二人聊天中,经常会自责自己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但是二人又会互相鼓励、关心,在困难上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风风雨雨、出力流汗,转眼已过三十年。作为三发公司的老职员,二人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三发公司的发展与壮大,公司规模从当初的百余人发展到现在的六百余人,经营收入更是从早期的千余万提升到如今的七个亿。对此,作为即将退休的老职工来说,二人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他们衷心的祝贺三发公司三十岁生日快乐,祝愿三发公司明天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