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前处理主要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文/周永平,黄昊
1 前处理概述
前处理的作用是去除车身上携带的焊球焊渣等杂物,去除车身加工过程中涂抹上的油脂、车身胶;在车身形成致密的磷化层,起到第一层防腐蚀保护,同时增加电泳漆与车身的附着力。
前处理过程:手工预清洗→热水洗→预脱脂→主脱脂→第一水洗→第二水洗→ 表调→磷化→第三水洗→第四水洗→钝化→纯水洗
2 高压清洗机
高压清洗机出口压力比较高,使用压力在130bar左右,是后面喷淋压力的100倍左右。
可以清洗一些有外观要求但清洗不到的区域,诸如车门脚踏板区域等,由于高压水枪流量较小,所以对集中的铁屑的冲洗效果较低,它能仅够起到脱开杂质与车体表面结合的功能
高压清洗机不适合清洗野胶,因压力过大,会造成野胶的飞溅,故其使用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
高压清洗机比较合适的清洗范围枪嘴到工件在300mm范围内。
高压清洗机由于压力很大,故比较危险,枪嘴不能对人喷射;喷洗开关必须增加在操作人员便于操作的范围内。不建议两边同工位设置两把高压枪。高压清洗机运行可能由于振动产生噪音,在管路固定处应给与考虑。
高压清洗机一般需要冲洗车内腔底板,故需要安排高工位,考虑到该区域相对潮湿有积水,高工位需要防滑,可使用防滑格栅板
手工预清洗室体考虑充分的送排风,用于排放雾化的水汽,保证作业环境。抽出的风可做为前处理入口风幕。临港这里并没有使用,主要是送排风机噪音比较大,而且抽风口处于低位,会吸入大量水雾,做为前处理入口的风幕,喷出的水飞溅严重。
因使用效果有限,现在临港已不使用高压清洗机
3 吸尘器
吸尘器是目前正在尝试使用的设备,在试用过程中效果良好,由于临港车身表明质量颗粒较多,单车可吸附大约10克的铁屑量。
吸尘器能够将车底板上可见的铁屑杂质都清除干净,减少向后携带的杂质总量,减轻后道工续的压力、减少过滤带的更换频次,提升表明质量
4 旋液分离器
旋液分离器是通过离心力,将密度较大的焊球焊渣分离出来,大颗粒由于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沉积在设备底部,清液从顶部通向下一设备。设备底部设有隔膜阀,压缩空气控制,有控制箱设置开启关闭时间,理论上可以分离75um以上的大颗粒。
旋液分离器对于前处理线而言是很重要的设备,运行稳定,不需要外加的动力供应,不需要耗材,维修量比较少,同时能有效的分离大颗粒杂质。唯一的缺陷是底部的排放阀门由于长时间的铁屑乘沉积,易造成卡死,需要平时多加以关注,时不时开关一下阀门即可。
5 纸袋过滤机
纸袋过滤器承接从旋液分离器和磁性分离机(下文介绍)中排放的残液,内部有滤纸将铁屑过滤出来,当液体无法透过后,这个时候铁屑堆积满了,腔体内液体开始淤积,接触到顶部感应开关后,开关发出信号,端头驱动电机启动,开始走纸,铁屑会倾倒在收集箱中。脱脂液透过滤纸,流到底部的水槽中,水槽中设有电极,达到液位后,通过泵打回到槽体中,低液位停泵。
纸袋过滤机两端通过链条驱动,链条同时起到压紧滤纸,密封滤纸两边避免泄漏的作用;纸卷不足或废纸过多都会报警。
纸袋过滤器不能关闭,因为旋液分离器与磁性分离器会定时排放废水,如果关闭纸袋过滤器,泵无法检测与运行,会造成水槽内的水沫出,需要注意。
纸袋过滤机本身的设计思路是作为最终过滤,节省化学品,但现场使用效果有出入:旋液分离器能够将75um的杂质过滤出来,当然还会有更细微的。磁性分离器过滤的杂质大小分布更为分散,而纸袋过滤机的过滤精度为100um(热水洗统一的过滤精度),两者的匹配显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使用50um的滤纸,都不能使得磁性分离器的处理量都得不到程度的去除
使用纸袋过滤机,可以与旋液分离器配合,但不应适合承接磁性分离器的液体,磁性分离器的液体目前来看适合用溢流沉淀槽收集
6 多功能除渣设备
该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增加液体的多次变相及沉淀的概念,沉淀在目前的除渣过程中运用并不多,需要强化
传统沉淀的成本相对而言是最低的,但需要人力配合
该除渣机暂时无使用经验,待实物验证
7 袋式过滤器
袋式过滤器内置多个过滤带,有4袋和6袋两种,理论上每个过滤带透过量为30吨/小时。袋式过滤器进出口设有压力表,通过压力差来确定是否更换虑袋。
过滤器有两种压紧方式,螺栓型和箍型(即快开型),快开型只需要一个工人就能在30秒钟内完成开启与关闭,常规8螺栓过滤器完成相同动作需要大约15分钟。快开式过滤器由于卡箍制作精度,以及与过滤器外沿间隙配合等原因,在压紧力上不如螺栓式的,如果垫片稍微变形就难以压紧,造成泄漏。但总体而言还是比常规过滤器来得好,目前临港的快开过滤器未发现问题。
快开型适合应用于过滤杂质较多,日常清理频繁的区域。热水洗、预脱脂、主脱脂比较合适。对于开启过滤器,不仅仅只是更换过滤带,很多时候是为了清洁磁棒,临港现场热水洗不是快开式的结构,而热水洗磁棒可能半天就需要清洁一次,需要设置快开式过滤器。
我们的过滤器滤袋中安装有磁棒及其固定架,由于选用的供应商比较熟悉过滤器与过滤带的造型,设计出的磁棒固定架配合很好。磁棒选用5000高斯的,这个是有通用南厂试验作为依据的,并与其他磁通量的磁棒做比较,效果最好。
磁棒的吸附性能确实不错,能够吸附3~4毫米厚的铁屑(包含很多胶),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隐患,如果磁棒吸附了足够多的铁粉而得不到清除,外围的铁屑将有可能重新返回工艺槽,带有磁性的铁粉显然危害巨大,他们将吸附在车身上,普通喷淋无法将其冲刷下来,磷化之后他们将被包裹在磷化层内,形成质量缺陷。关键是安排一个合理的清洁时间表,严格落实执行,要不然还是没有磁棒的好。
8 换热系统
换热系统如上图所示,热水与化学品采用逆流换热形式,这样换热效率较大。
换热系统需要配置如上所示的设备:Y型过滤器、三通阀门。Y型过滤器过滤热水中的杂质,不会堵塞换热器;三通阀门比例调节进入换热器的热水量,一旦化学品温度达到预定值,三通阀完全关闭,热水通过旁通管路返回。这样的控制方式可以保证槽液不会出现波动,更好地保护了工艺稳定。
换热器需要注意使用的范围是否能够满足工艺介质的需求;同时加热段换热器温度比较高,过热水温度一般在110摄氏度左右,如果操作人员不小心触碰换热片,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加热段换热器需要制作特殊的保护装置,能够罩在换热器外部,同时也能节约热量。冷却段换热器及其管件冷凝水严重,三通阀门由于直接接触冷水,冷凝水较多,阀体表面锈蚀严重,同样也需要做一些隔绝空气的罩子。
磷化换热一般采用二级换热,因为磷化液本身化学品性质决定升温温差必须控制在15℃之内,故需要做一套中间换热系统,中间热水温度大约在60℃左右
9 离心泵
离心泵是前处理电泳最常见的动力输出设备,泵的要按照工艺要求选型,选择合适的流量和扬程以及内衬的材料。前处理磷化、表调、钝化系统需要选用不锈钢内衬的泵,其余选择碳钢内衬即可。
泵与管路连接通过柔性接头,补偿安装误差;泵出口设有低压保护开关,如果低于压力开关设定的压力,压力开关会发出信号,让泵停机。同时也有指针压力表,方便读数。
现场除了磷化与电泳循环泵采用双机械密封外,其余都采用单机械密封。双机械密封及增加一道高压水密封,需要外置一个水循环系统,配置有水箱及循环泵,使得机械密封漏水不至于会造成泄漏,单机械密封损坏会有内漏,必须及时修理
泵在安装时需要对中,同心度要控制在10司之内,如果误差过大,会造成机械密封磨损破裂泄漏。
脱脂段需要大流量冲洗以及冲刷车身附带的油脂,要求流量比较大
电泳段需要保证槽体的循环率,必须大于3次/小时。
其它化学品槽的循环量至少大约2次/小时
10 磁性分离器
磁性分离器内置多个磁棒,形成密集的磁场,同时它的腔体巨大,能够有效地减低流体在其中地流速,有利于捕捉经过旋液分离器后遗漏的小颗粒铁屑。设备有定时开启程序,大约3小时后,过滤器的进出口关闭,脱脂液走旁通。磁棒将会从腔体内抽出,设备内设有喷头,通过泵加压的脱脂液将附着在腔体内的铁屑冲刷下来,通过底部排污管路排入纸袋过滤器。
磁性分离机总体设计思路还是比较合理的,运行稳定也确实能够有效地清除系统内的铁屑,但该设备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首先电控设备过多,临港使用磁性分离机遇到过多次程序问题,在清洁完毕后排放含有铁屑的同时需要通入压缩空气便于快速排放,但现场多次发生通压缩空气的电磁阀无法正常开启,导致在固定时间内无法排净废水,降低效率。压缩空气一旦用量多大,会造成排放液体压力过高,在排放处波动激烈。该设备并不与中控室连锁,一旦发生故障只有依靠亮灯和蜂鸣器,但前处理线比较嘈杂,也比较大,维修并不能及时了解。如果旁通阀门发生类似问题,将造成泵的损伤。磁性分离器油缸由于行程过大,如果使用长螺栓,容易泄漏。
11 破乳槽
破乳槽的作用是将脱脂液进行加热,通过内部结构使得液体不断变向,使得含有液体上浮,油水分离,然后通过油水分离机将油排出,从而减少脱脂液中的含油量,增大其除油的能力。清液返回化学品槽。
12 油水分离器
油水分离器是日本三进的产品,国内基本都是这个品牌。它的原理是让水流通过斜板,冲刷后油和水产生分离,油会聚集到积油容器内,清液返回槽体。这个设备的效果并没有理想中那么好,它本身通过撞击原理并不能分离出油脂,对破乳槽是相当依赖的,只能将破乳出来的油脂进行滤除,如果破乳没有完成而将液体通入油水分离器,效果甚微。
油水分离器从破乳槽抽来的液体不能含有空气,经过泵加压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油水分离器顶部的排气阀门无法隔绝泡沫的外溢,它只能通过液体的浮力抬升浮球堵住排气口。
油水分离器使用效果十分有限,需要控制进液流量,油水分离器抽取流量等等,加之高温破乳会造成脱脂液中表明活性剂的失效,并不建议作为今后的首选除油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