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桶替代产品的使用趋势(1)
日本钢桶协会 MAKOTO ASHIDA
一、引言
在关于钢桶替代产品趋势的报告中,让我简要说明一下日本钢桶市场的现时情况。
目前,日本每年大约制造并发运1300万只钢桶。使用钢桶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化学和石化工业、石油工业,涂料工业,见表1。给这些行业发运的桶量为总发运量的95%。
表1 1991年不同用途的钢桶实际发运量
行业 |
发运量(千只) |
份额(%) |
化学及石化工业 |
9279 |
72.3 |
石油工业 |
2216 |
17.3 |
涂料 |
795 |
6.2 |
食品 |
253 |
2.0 |
其它 |
286 |
2.2 |
总计 |
12822 |
100 |
因此,可以认为,钢桶的需求趋势与乙烯、润滑油及涂料的产量有很大关系。它们被看成是这些工业部门的代表性产品。
本篇报告的目的是要调查发运给每个行业容器的总容量(粗算容积)和在乙烯、润滑油及涂料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并分析在过去15---20年里钢桶的情况是否已经改变。
二、按需求部门划分和分析发生的变化
参看图1和表2。

图1 不同用途的200升钢桶发货量变化曲线
表2 润滑油产量与钢制容器之间的关系

[概念及前言]润滑油主要用桶、提桶、槽罐车等盛装。钢桶容器的容积假定为桶是200L,提桶是20L、18L,罐是18L。
统计数据来源 桶/提桶: 日本钢桶协会;润滑油国内产量: 日本石油协会;1 8升罐: 5加仑罐协会全国联合会
过去29年中,在钢桶生产及发运量方面,只是在两次石油危机顶峰以后的那些年里总发运量暂时下降。然而,随后的记录就是稳步地增长。在20年的时间里增长率大约为53%。
1.石油工业(参看表2和图2)

图2 润滑油产量和石油工业用钢制容器(粗算容积)的变化图
[特性]
1.润滑油的产量在石油危机时达到峰值,然后就是下降,其生产水平至今未有明显的增长。
2.三种钢制容器的粗算总容积稳定在低水平,1975年总容积出现下落,从那以后,这一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没有大的变化。
3.关于每种钢制容器的变化趋势,18L桶1973至1975年急剧下降,随后出现小的波动,至于提桶,1973年的水平一直保持到现在。
*图中条形区域中的数字代表钢桶容积与润滑油总产量的比(单位:%)
到60年代,大多数石油产品(例如燃油和润滑油),才用钢桶盛装和运输。70年代,燃油出现了向散装容器(主要通过卡车)的转变,钢桶成为润滑油的专用容器。
大约也是在那个时候,修整钢桶的技术得到改进。因此,用于盛装一般以至高级润滑油的新桶被再生桶取代,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其价格具有吸引力。
1980年以后,不论是燃油向散装运输方式转变,还是用再生桶取代新桶盛装润滑油,都被看成已经结束。这样, 目前发运给石油工业的新钢桶只用于盛装高级润滑油。
2.化工及石化工业(参看表3和图3)
表3 乙烯产量与钢制容器之间的关系

统计数据来源: 桶/提桶: 日本钢桶协会;乙烯国内产量:化学统计年鉴;18升罐: 5加仑罐协会全国联合会
*表的说明与单位的规定,同表2。

图3 乙烯产量和化学及石化工业用钢制容器(粗算容积)的变化图
[特性]
1. 三种钢制容器的粗算总容积与乙烯产量的变化几乎一致,由此可以推断,在这三种金属容器方面没有出现被取代的迹象。
2. 增长率从1966至1999财政年度以钢桶为最高,18升罐为最低,至于钢制提桶,1966年的使用量相当低,但它仍在连年增长。
*图中条形块里的数字代表桶容积与乙烯总产量的比(单位:%)
在过去的20年里日本石化工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生产了各种各样的化工材料和产品。因此,钢桶作为运输和储存这些原料和产品的容器开始大批投入使用。所以,钢桶的需求与石化工业的发展一致,显示出具大的增长。
化工及石化工业的基础材料——乙烯的产量与钢桶需求之间的紧密关系,见图3。可以看出,为化学工业而设计的专用钢桶,它所盛装的乙烯产品在乙烯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呈增长趋势,尽管较为缓慢。
因此,可以认为替代产品对用于化工及石化工业的船运的钢桶数量没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