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市场信息:市场千变万化,有时您可能会感到迷茫。在这里,我们给您提供最新最实用的市场相关信息,是您决策的好帮手。
  首页-市场信息-聚焦重兵包围下的中国润滑油品牌(上)聚焦重兵包围下的中国润滑油品牌(上)-中国钢桶包装网  

 
 

聚焦重兵包围下的中国润滑油品牌(上)

背景一:跨国润滑油公司何以垄断高端市场?

  在几乎是所有的中外合资轿车出厂时的“随行文件”上、在各品牌汽车的特约维修厂、或是各大型的社会汽车维修厂里,你所看到的和你所能使用的可能只有某一种国外品牌的润滑油!

  给一汽-大众公司配套的润滑油是德国的福斯,现在长春又成立了一家中德合资润滑油生产厂叫“贝多菲亚”。

  给上海大众公司配套的润滑油也是德国的福斯。福斯在中国有三个生产厂,营口福斯、上海福斯、合肥福斯.

  合肥福斯是给安徽的凯斯鲍尔大客车配套的,而凯斯鲍尔也是中德合作的产物。

  给神龙富康配套的润滑油原是法国的埃尔夫,埃尔夫被法国的道达尔兼并后,供应商就变成了道达尔。现在道达尔也在中国建了厂,厂址选在武汉。

  北京吉普公司配套的润滑油是美国的埃索,是当年克莱斯勒公司带进来的。

  天津夏利原来用的是长城润滑油,与丰田合资后,其新生产的丰田轿车将使用日本石油公司的润滑油,没有中国企业的份了。

  最大公无私的是西安沃尔沃,这个厂用的是美国的埃索润滑油,其原因却是瑞典没有自己的石油公司。

  看了上面各个汽车品牌选用的润滑油品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车是哪个国家的,润滑油也是哪个国家的。

  引人关注的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何以如愿以偿地把自己国家的润滑油品牌也带进来了呢?

  由于车主对车本身及用车常识的不尽了解,车厂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这些品牌车辆“随行文件”一般都会有一段非常吓人的提醒“假如你不使用所推荐的润滑油,那么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而特约汽车维修厂、站无一例外地重复这段话。结果是消费者无论如何也不敢随便使用其它品牌的润滑油。

  除了利用随行文件和信息不对称强制消费者购买指定品牌润滑油外,各跨国润滑油公司还利用强大的财力、物力和品牌优势,对各汽车维修厂、站进行威逼利诱并达成默契。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较为独特的,润滑油市场的壁垒或垄断现象:在一些颇具规模的大、中型汽车修理厂、站,你如果开着你的爱车去维护保养时,你或许只能被迫使用一种品牌的润滑油!因为,跨国润滑油公司通过提供换油机与各种赞助甚至是高额回扣,与很多汽车修理厂、维修达成协定,只能销售它们品牌的润滑油产品。

  国内品质较为优越的品牌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油或中国石化南海牌润滑油,一桶4升的市场价格在50——60元左右,而与此同样品质甚至远比“昆仑”、“海牌”更差的国外品牌的润滑油,一旦进入上述汽车修理厂,摇身一变就变成100多元以上,同时还会收很高的换油工费。所以一台奥迪A6进行一次常规保养要花费800多元,一台广州本田雅阁要660元。

  据笔者从几家北京、上海的汽车修理厂内部得到的信息,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品牌的润滑油,包括大部分跨国润滑油公司他们生产所需的最重要原料——基础油,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而更有不少润滑油厂商直接采购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散装润滑油,打上自己的商标。

  背景二:中国润滑油何以移师高端?

  客观地说,目前国内的润滑油市场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象上海这样中国最发达的市场也竟达180多个润滑油产品品牌,而北京有273个润滑油产品品牌,全国估计有不下3000个润滑油产品品牌。“昆仑”是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对内部品牌资源整合后的主推品牌,诞生于2000年11月底。中国石油作为世界500强第81位、全球赢利能力企业第21位(2001年利润达到470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昆仑”不凡的气度,“昆仑”的横空出世似乎注定中国润滑油高端市场即将出现的硝烟突起。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推出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的汽油机油API SL/GE-3,并把其命名为“金福星”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产润滑油已经发出了向车用高端润滑油全面进军的信号。

  但就整体而言,国产润滑油难洗低档次印象。据有关资料表明,车用润滑油80%的利润来自于高端产品市场。2001年,我国高端润滑油占整个车用润滑油市场份额的30%,国内都市轿车用油78%是国外品牌,其中包括进口的约20万吨,国产品牌只占有22%的市场份额。而今后3至5年,车用高端润滑油每年将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高端润滑油将占整个车用润滑油市场份额的50%左右。另据统计,今后我国每年的汽车增长量将近300万辆。随着家用轿车的逐渐普及和车型的不断提升,国人养车护车的意识日渐增高,这将强烈刺激车用高端润滑油市场的扩容。然而,这种大好形势似乎只属于某些国际品牌。

  自1992年开始,随着我国润滑油市场逐渐放开,美孚、壳牌、埃索、BP、嘉实多等国外品牌凭借其国际品牌的优势在中国润滑油市场如鱼得水,在高档市场占尽风骚。已经打入国内高档润滑油市场的韩国最大的润滑油企业SK集团于2002年底亮相北京国际润滑油、脂及调和技术设备展览会,其用意无非是希望寻找突破口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国外品牌不仅拥有本土品牌短时期内难以达到的影响力和市场渗透力,而且也试图以微利模式大举扩张从而实现其横扫中低端产品市场的野心。除此之外,国内用户迷信某种国际品牌也是导致这一猜测的主要因素。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市场部经理李荡先生预言:“如果国产润滑油再不奋起直追,也许三五年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很难见到几个中国的品牌了,我们昆仑此时迎头而上可谓是急流永进。”

  经调查发现:在终端的货架上,国外知名品牌润滑油大多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在华南、华东、华北的大部分润滑油市场上,高端车用润滑油基本被国外品牌占领,甚至在北京市区一些较大的汽修企业中竟然都难觅国产润滑油的踪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所属的加油站本来应该是两大公司自有品牌润滑油最好的销售渠道,但也竟然有不少加油站“洋油”的销售量占了上风。

  近日,在北京试营业的“长城润滑油专卖店”是国产品牌在拓展销售渠道同时提升品牌高档感的一次大胆尝试,前景究竟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