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频出,化工产业一借东风
自去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颁发实施以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陆续出台,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十二五” 已经起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经历了开局之年的热身之后,众多影响石化产业发展人宏观政策今年将开始在全行业发挥作用,石化行业迎来了新政潮,全行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也迎来了更为完善的政策环境。
规划政策扎堆出台
从单个行业到整个工业体系,从各省市发展战略到跨区域产业性文件陆续出台,从不同角度交织构筑起我国石化行业“十二五”的发展框架。
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于去年6月1日起施行,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地位相当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也在今年1月30日正式施行,两个月新目录都突出强调了鼓励高档、环境友好的心产品研发和生产。
去年6月9日,我国第一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以区域为单元,明确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将实行区别化的产业政策。石化产业在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等多个区域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去年9月7日,国务院办公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将石化、化工行业列为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也随后出台。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的中长期规划,2012年初公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年~2015年)》从品种质量、节能减排、装备改善等多个角度明确了石化行业的升级路线。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烯烃、危险化学品、化肥、农药4个子规划,确定了石化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发展目标,重点强调了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实现绿色可支持发展,并提出了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
政策推动石化业调结构转方式
按照《石化和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归纳,我国石化行业当前存在四大问题:部分产能增长过快,落后产能仍占一定比重;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安全环保隐患突出;高端产品比重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约束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这些都是石化行业成功转型升级需要迈过的坎。
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实施,石化行业在转型升级、资源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任务,这些政策的出台与石化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步调一致的,也是针对当前石化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性问题作出的重要部署。
比如,我国石化产业村咋区域布局分散,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偏低,产业内容雷同、特殊不突出等问题;部分处于城镇人口稠密去、江河湖泊上游、重要水源地、主要湿地和生态保护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成为重大安全环保隐患。《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明确提出,要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石化项目将据此选择不同类别的区域进行建设。据记者了解,黑龙江省正按照这个规划在该省建设煤电化产业基地。
目前我国石化产品仍以中低端和通用品种为主,高端产品短缺。对此,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巡视员贺燕丽介绍,相对于2005年版,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对石化产业的覆盖面更广,不仅涵盖了炼油、烯烃、有机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化肥、农药、基础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等传统行业,也涵盖了新能源、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新兴领域、大大增加了短缺精细化学品、农药新品种等新兴产业的条目。
数据显示,2011年,石化行业非公经济比重首次过半。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在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技术优势明显,据记者了解,中小民营企业非常渴求能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身水平,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静敏认为,我国在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后,又用明确的细则和具体的落实措施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有利机遇,为民营企业结构调整,提升发展之路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国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指出,在目前出台的规划和政策中,对石化行业有利的政策更多一些,在‘十二五’前期,这些政策的集中出台是正常的,现在国家整体的发展基调是调结构、转方式,对工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变化,因此,目前出台的各种规划和调控政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石化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步调一致,对行业发展是推动和促进的,有利于行业加快调转步伐。同时,国家对行业的管理也向着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入,管理方式也比‘十一五’时期更进一步完善了。”李寿生这样说。
贴合政策稳中求进
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政策从各个角度为石化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参照,在李寿生看来,现在的政策环境对石化行业的“稳中求进”非常有利,政策的集中出台是好现象。然而,如何在行业、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和经营中适应和利用好政策,实现自身稳步发展,是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在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措施方面,全行业要选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机制,落实化肥、两碱、电石、农药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领跑者”制度,首先在合成氨、甲醇等12种产品中试行开展。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连续的、稳定的,只会在这基础上做一些微调,与石化行业相关的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也将继续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紧密贴合政策导向谋求发展,今年化工行业‘稳中求进’的目标是能实现的。”李寿生认为。
2017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包装产品消费国
据派诺国际最新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2016全球包装市场发展趋势和技术预测》显示,到2016年,全球包装工业产值将会快速增长至8200亿美元,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兴经济和转型经济对包装产品需求的拉动,其中纸包装产品和硬性塑料包装产品将以年均3%的增长率成为主要增长点,到2016年两者产值将分别达到400亿美元和330亿美元。
根据该项调查报告,2010年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包装消费国,其对包装产品的消费高达1370亿美元,中国紧随其后,也拥有800亿美元的消费量,据预测,到2017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包装消费国。
在未来的应用中,包装产品将会朝着这些方向发展:生物聚会型硬性塑料包装和软包装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技术也会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功能型和防护性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美观度;使用各种轻型、新型材料,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纸包装产品仍将引领市场发展,2010年其总产值约为2100亿美元。这一数据在2016年将刷新为近2500亿美元,以超过400亿美元的增量稳居头把交椅。硬性塑料包装2010年以超过21%的市场份额、1440亿美元的总产值排在第二位,到2016年其总产值将会超过2000亿美元,软包装市场则会从2010年的1300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1630多亿美元。2010年铁制品包装分去超过15%的市场份额,但是在硬性塑料包装的冲击下,为了5年将会逐步下降,到2016年其市场份额将会降至14%。玻璃包装则会从2010年的450亿美元缓慢增长至2016年的53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