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量与循环经济
过去,人们一讲循环经济,往往只从“利用”上去理解,大多以为这是一种把废物变成资源的经济,却对循环经济中所包含着的“节能”和“减量”因素作用谈论甚少。
应当看到,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认识与实践方式也有较大差异。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是在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需要“消化”而逐渐发展成为以“资源化、再利用”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他们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形成旨在改变“大量废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发展。
可要知道,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消耗阶段,投资率高,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快,特别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着资源浪费大、污染排放多的问题。因而,不仅需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出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应当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降低废物的产生量。这是因为,再利用在本质上仍然是事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措施。废弃物再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少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动速度以及物质使用规模。加上运用再利用技术处理废弃物还需要耗费矿物能源、水电及其他许多物质,并将会有许多新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再说,若是再利用资源的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很高,也会失去应有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包装,首先是避免其产生,其次进行回收利用,以大幅度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据了解,德国为了达到减量化的要求,近年来在生产中还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限于回收和资源化,不能走入认识上的误区,它应该是“节能”、“减量”和“利用”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一体的,是对“大量消耗、大量产生、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的根本变革。我们抓好以统筹发展为主的循环经济绿色设计,对于解决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浪费、污染环境的症结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应该说,人们的思想从排放废弃物提高到要求通过末端治理净化废弃物,从而升华到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废弃物已经是进步了。但要看到,利用废弃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利用废物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转变。如果说,再利用和再循环还只是起到资源恢复的作用,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量甚至零排放,则实现了循环经济由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和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不仅是将废物变成资源的“垃圾经济”,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低消耗”和“少排放”为前提的,不能脱离这些条件而独立存在。要想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节能”、“减量”和“利用”上来体现它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