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中国包协金属容器委员会制桶分会第一届第二次委员会会议纪要
中国包协制桶分会第一届第二次委员会于1988年4月11日至4月13日在济南金牛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各1人,委员12人(副主任委员缺席3人,委员缺席1人)。中国包协金属容器委员会副秘书长吴景奇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制桶分会副主任委员侯锦根同志通知与会委员,因分会主任委员胡运巽同志工作单位变动,其分会主任委员工作委托北京制桶厂厂长温有钢代理。温有钢厂长出席了会议。制桶分会三名秘书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胡运巽主任委员主持。济南电焊条厂厂长尹承水致开幕词。包协金属容器委员会吴景奇同志在会上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委员张劲夫、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以及中国包协会长邱纯甫在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精神,还传达了国家经委《关于加强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行业管理职能的报告》以及国务院批复通知。制桶分会秘书长陆昌令同志在会上做了制桶分会1987年工作总结及1988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提交全体委员讨论后进行修改。分会财务顾宾同志汇报了1985年至1987年分会经费收支情况。
委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结果如下:
一、基本上同意制桶分会1987年工作总结及1988年工作计划,但在工作总结中应补充工作不足之处,个别词句需进行修改。1988年工作计划的重点应放在传递信息、技术咨询以及协助会员厂做好技术改造上。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制桶行业的调查,摸清整个行业的基本情况。
二、为了更好的为会员厂服务,分会秘书组应进行组织机构的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三、分会应组织好地区性或专业性的技术交流,如:进一步完善三重圆卷边工艺等。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四、分会应抓好制桶行业培训教材。为明年举办培训班,做好准备工作,以提高全行业的技术素质。
五、委员们呼吁:各会员厂之间在技术上应执行开放政策,接待会员厂参观学习,以利于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委员们认为:引进国外设备的厂家,替外国人保密的做法是错误的。
六、分会应有计划、有目的的选好制桶设备制造厂点。协助制造厂开发好制桶行业新技术装备,做好产品销售后的服务工作,以提高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缩小和国外的差距。委员们认为:不管哪个厂不管用什么方式,开发出适用于制桶行业的新技术装备,为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做出贡献,分会就予以表彰。
七、分会今后重点应放在提高桶的外观质量上,以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在制桶专用、物美价廉、使用方便的涂料方面,做好涂料厂的选点工作。
八、抓好200L闭口钢桶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围绕制桶行业“七五”规划,开始着手进行中小桶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然后过渡到国家标准。
九、委员们认为:分会创办会刊《中国制桶信息》有利于传递信息,了解行业动态,是一件好事。呼吁各会员厂支持这一工作,踊跃投稿,把会刊办好。
会议还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今年9至10月份召开制桶分会会员大会。由于参加会议人数较多,规模较大,会议经费困难,凡参加会者需缴纳会议经费。需借助会议进行订货的会员单位,另行缴纳费用。每个会员单位限两人参加会议,超过规定人数,加倍收取会务费。
2、鉴于目前会员单位已有140个,为了更好的为会员服务,应补选制桶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副秘书长若干。由分会秘书组提出意向,提交委员会和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3、讨论通过了《中国包协金属容器委员会制桶分会章程》的修改稿。
4、今年会费,每个会员单位缴纳300至500元,限6月份缴齐。委员们认为:分会应做好财务年度计划,合理使用经费,做好技术咨询收费工作。
5、由于会员厂较多,召开会员大会难度较大,委员会研究确定:每三个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委员会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常委会。研究分会工作及存在问题。
6、委员会研究了友谊杯200L钢桶大奖赛,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决定今年不举办此项比赛。
到会委员一致表示:感谢北京制桶厂,为分会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所付出的努力。
全体委员对济南电焊条厂为变次会议顺利召开,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济南印铁制桶厂的大力协助致以谢意!
中国包协制桶分会第一届第二次委员会
1988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