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全国出口电石包装钢桶鉴定会在呼市召开
全国海运出口危险货物电石包装钢桶鉴定会,于1989年8月15日至18日在内蒙古呼和浩埘市召开。鉴定会是出国家商检局主持召开的。商检、交通、铁道、民航、保险、外贸和包装生产厂等78个部门和单位的13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测试组对来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云南、辽宁、 山东、湖北、 陕西、甘肃和青海的十六个出口电石包装钢桶生产厂的二十三批样品的性能按《国际海运危规》的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测试,经技术评议组评定,有三个厂生产的200kg出口电石包装钢桶和四个厂生产的lOOkg出口电石包装钢桶达到了《国际海运危规》的包装要求。这些厂家是:张家口市下花园电石厂制桶分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化工厂,云南省化工机械厂,宁夏吴忠市东塔制桶厂和山西省太原输送机械厂。国家商检局在会上给上述五个厂颁发了证书。
电石是我国出口的大宗化工产品之一。年出口量达到数万吨。然而,电石又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危险品。电石遇水后迅速放出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1986年内蒙古出口的电石曾因包装不良,贮存不当等原因而发生多起电石包装桶爆裂事故。为减少事故隐患,确保出口安全,几年来国家商检局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987年初,国家商检局、交通部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出口电石安全管理的通知》,同年10月,国家商检局还组织举办了华北地区出口电石包装钢桶鉴定会,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交流了经验;1988年国家商检局在福建三明市召开了“出口电石包装检验工作座谈会”,在会上还审定了“出口电石包装检验规则” (试行)。这些措施有力地位进了我国出口电石桶包装质量的提高。
从鉴定结果可以看出,这次达到《国际海运危规》要求的厂家并不算多。然而,与两年前情况相比变化是很大的。在1987年华北出口电石桶鉴定会上,五个参检厂的样品没有一个厂能达到标准要求。而在这次全国鉴定会上,上述五个厂中有三个厂的电石桶达到了《国 际海运危规》包装要求。活生生的事实打破了“标准过高”的错误说法。
通过这次全国性的鉴定活动,也暴露出我国出口电石包装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达到标准的厂家不多,各地区的质量水平差距较大。这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包装生产厂的重视。应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办法,把出口电石的包装钢桶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湖北省海运出口危险货物钢桶包装鉴定会在孝感举行
为了使湖北省及早落实全国于1990年全面实施《国际海运危规》工作,确保各类危险品金属包装的产品质量和运输安全,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为多出口多创汇做出贡献,1989年10月25日,湖北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会同湖北省有关部门,在工贸合营孝感危险品金属包装厂内的湖北省危包测试中心,举行了湖北省海运出口危险货物钢桶包装鉴定会。参加这次鉴定会的有湖北省包协、省保险公司、省航政管理局、武汉市外经贸委、中国武汉港务、监督、武汉铁路分局、武汉市保险公司、湖北省化工、土产、包装、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等二单位及工贸合营孝感危险品金属包装厂等8个生产厂。
这次鉴定会是在国家商检局公证鉴定处、科技处派人指导下进行的。采用公开测试、现场。考评的办法,按《国际海运危规》标准,对送检厂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测。检测结果:工贸合营孝感危险品金属包装厂、武汉市中胜容器厂、仙桃市金属容器厂生产的200L闭口钢桶达到《国际海运危规》I类标准,工贸合营孝感危险品金属包装厂200L开口钢桶、老河口市包装容器厂200L闭口钢桶、武汉市长丰金属容器厂40L、50L、45L开口钢桶、武汉市中胜金属容器厂100L铁塑桶、仙桃市金属容器厂86L开口钢桶达到《国际海运危规》Ⅱ类标准。
会议历时四天。会议期间,湖北省商检局局长马应康作了关于湖北省危险货物包装情况的报告,国家商检局高级工程师叶祥清同志讲了话。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商检法》和《海运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管理办法>,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湖北省危包的质量工作展开了讨—论。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技术。最后,湖北省商检局给达标的生产厂颁发了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