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中国包装总公司开始发放200升钢桶生产许可证
为了加强对全国包装行业的管理,继去年对易拉罐生产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后,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从7月份开始,中国包装总公司将对全国200升闭口钢桶和柔性集装袋的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这是记者从包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6月底召开的“90年包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会议”上得到的消息。
近年来,我国包装工业虽有很大发展,但还存在着技术落后,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所以,当前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并通过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管理和质量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钢桶和集装袋行业情况很复杂。从性质上看,有全民、集体、个体; 从规模上看,大、中、小型都有;从形式上看,有的是专业厂、有的是产品生产企业的分厂(车间);从隶属关系上看,有轻工、石油、化工、机电、冶金、商业、外贸、农牧、医药等部门。根据这两种产品隶属关系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原材料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为了强化管理,国家技术监督局把钢桶和集装袋的发证工作列入了中国包装总公司的发证计划。同时,考虑到这两种产品属大宗出口货物的主要运输包装容器,并要符合“国际海运危规”标准的要求,所以,应尽早纳入严格管理的范畴。经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批准,中国包装总公司从今年开始,对这两种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未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停止生产,商业部门不准出售未获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单位不得使用该产品。因此,中国包装总公司希望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这次包装工业的发证工作,密切配合,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据悉,集装袋的发证工作由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直接办理。发放钢桶许可证工作将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委托地方包装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申报手续;第二步由包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复审。这两种产品的申报日期截止到10月底,全部工作将于1991年底结束。
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成立
物资部、国务院生产委员会于1990年6月1日发出《关于成立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的通知》中指出:改革开放的十年,我国包装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现在每年承担着一万亿元工农业产品和430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随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每年因商品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仍有增长的趋势。为了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进一步重视商品包装,把包装改进工作作为深入开展双增双节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为此决定:成立“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由物资部、国务院生产委员会领导,办事机构设在中国包装总公司。该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包装改进工作。有关部委(铁路、交通、标准,商检、保险、商业、外贸、建材等)派员参与办公室工作。
广州《国际海运危规》研讨会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华东公司制桶厂 毛文良
由国家商检局,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组织的国际海运危规研讨会,于5月7日在广州召开。制桶分会有10家会员厂应邀参加会议。
国家商检局郭承恩处长总结了自1985年7月1日商检工作开业以来,执行《国际海运危规》的情况。特别谈到天津新港,因包装索赔1985年为5780万美元,1986年下降到1300万美元,1987和1988年没有发生索赔,说明白执行海运危规以来成绩是显著的。
与会的制桶厂介绍了中国包协组织的1989年度钢桶评优工作情况。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评优要求较高。12个样品既要按《国标》检测,又要按《危规》检测。有1 1个单位达到A级。这说明了各制桶厂都重视产品质量,制桶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会议组织代表参观了黄浦新港危险品仓库和广州郊区大干区化工仓库。从现场的情况看,我国钢桶与外国钢桶的差距是明显的。外国钢桶经过长途运输到达我国口岸, 依然如新,而我国钢桶还没装船已经满身伤痕,根本看不出是新桶了。在库内堆垛的几百个钢桶中,找不出一只平整的桶,几乎只只被碰瘪,各个有凹坑。代表认为其主要问题是涂漆质量差和运输中的碰撞。与会代表一致提出要从严格规章制度做起,要立法,要各个环节有人抓。
这次会议,为1991年1月1日全面实行《国际海运危规》作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