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洲制桶业面临着挑战
——泛亚洲制桶行业协会第5届北京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04年5月9至12日,“泛亚洲制桶行业协会第5届北京会议”在北京大观园酒店成功召开。会议开幕式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全场代表肃然起立,面对主席台上的各国彩旗,默默地行着注目礼。
接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长石万鹏致开幕词,他说:“……近几年来,亚太地区制桶行业发展迅速,并且正在积极寻求与世界同行合作。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制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中国已有300多家制桶企业,年产200升钢桶1500万只,但一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及管理经验不足,需要向国外同行借鉴和学习。本次会议为中外制桶行业同行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为亚太地区及世界制桶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亚协主席谷口·勋先生致欢迎词,他首先介绍了AOSD的组成、发展历程及其纲领目标。他说:“……希望大家能在会上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促进钢桶行业的发展,并希望AOSD能够不断扩大地区范围和国际影响力……”接着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进作了主题演讲,他介绍了中国制桶业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并热情洋溢地说:“第5届泛亚洲制桶行业协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对中国的制桶业发展无疑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加强与亚洲各国同行朋友们的联系,谋求共同的发展大业……,中国制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同行的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事业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开幕式在全场热烈地掌声中进入了高潮……
会议意义:我国制桶行业走向世界的开始
参加本届大会的175名代表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代表124人,国内代表40人。共有9个国家的20位代表做了有关亚洲钢桶市场发展趋势及世界钢桶新技术报告。
本届会议参会人数之多甚称为亚协会议历史之最。会议不仅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亚协主席、副主席及国际组织领导们的认可。亚协主席谷口·勋先生在其闭幕词中说:“……本届会议与会人数之多,可谓自亚协历届会议中最多的一次……本届会议富有指导性,也非常成功……”。亚协副主席黄明忠先生、亚协秘书长藤野·泰弘先生、国际制桶联合会主席马克·瓦斯特先生及国际容器翻新联合会主席布莱恩·切斯伍茨先生也分别对本届会议的成功表示肯定。
亚协第5届北京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国的制桶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的大门,也为整个中国包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我国制桶行业乃至整个包装行业来说,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使我们了解了世界钢桶包装业的现状和发展,也让世界了解了我们。这是中外包装行业经济和技术的一次大碰撞,对于我国制桶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制桶行业走向世界的开始。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与国外同行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我国的制桶工业将会加速度地发展,尽快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对我国整个包装业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办会目标:亚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
在2003年9月2日至4日的预备会上,中国包协国际部部长安首立向亚协董事会一再承诺:我们一定要把第五届亚协北京会议办好,使它成为亚协历届规模最大的会议、最成功的会议!这就是本次大会的宗旨。
亚协第5届北京会议的成功召开,是在中国包协领导的直接支持与帮助下,会议各筹备单位的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
200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亚协第5届董事会议,正式通过中国为亚协会员,并由中国主办第5届亚协会议。为办好本次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包协秘书长钱进为首的组委会和以制桶分会主任张洪勋为首的筹委会工作班子,至此,第5届亚协会议筹备工作正式开始。2004年1月9日,为了落实分工,明确责任,“中国包协”与“金属容器委员会”、“制桶分会”签署了三方协议书,为会议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2月27日,三方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议,并细化了各自的分工,使整个会议的筹备工作井然有序。
5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长石万鹏先生、国务院参士兼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闪淳昌先生亲临会议现场,会见了亚协主席和副主席及各国际组织主要领导。石会长在会见时说:“……希望代表们会后要多呆几天,看看中国的变化。……第五届亚协会议在北京召开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我们向大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也能带动整个制桶行业的共同发展。”陪同会见的还有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进先生、中国包协金属容器委员会秘书长翟之荣先生、“亚协”副主席中国包协金属委员会制桶分会主任张洪勋先生等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的领导。
这次大会的圆满召开,是中国包协钱进秘书长对筹备工作非常重视并新自指导的结果。会议筹备工作是在以安首立部长为首的中国包协国际部亲自组织指挥下开展的,他除多次组织召开筹备会议、进行监督与指导外,还积极投入到外联工作当中,及时与国外与会人员进行沟通并逐一寄送邀请函,以便其办理入境签证。并及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金属容器委员会张虹副秘书长出色地完成了筹备会议的协调工作,会议期间更是坚守在会议现场,一直作为会议的执行主持人,成功地主持了整个会议。
会议期间,全体会议工作人员的合作与努力,确保了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也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代表们的一致赞许。
会议中,我国参会者的三个报告受到了各国代表的高度评价,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一名马来西亚代表会后一再赞赏说:“非常好,非常精彩!”会议期间,不少外宾向中国的工作人员表示了对本次会议的看法,认为本次会议办得非常好,非常成功,大家都非常满意。
本次会议的确办成了亚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也是最成功的会议。安首立部长在预备会上向亚协董事会的承诺变成了现实。
会议主题:泛亚洲制桶业面临着挑战
去年9月份在北京大观园酒店召开的第五届亚协会议预备会上,确定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泛亚洲制桶业面临着挑战”,这是与近年来世界钢桶包装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整个亚洲,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多数国家的制桶业都面临着市场发展的危机。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包装工业从小到大,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2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500多亿元。我国制桶行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进步的。
由于近年来我国制桶行业在中国包协的正确领导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引起了国际制桶业的极大关注,泛亚洲制桶协会2003年正式吸收我国加入泛亚洲制桶行业协会,推选我国制桶分会主任张鸿勋为亚协副主席,并决定2004年在北京召开亚协第五届大会。这是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制桶行业真正走向世界的开始。中国在此时加入亚洲制桶行业协会,给亚协注入了新的血液,泛亚洲制桶业协会希望通过中国制桶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整个亚洲制桶业的进步,有效缓解亚洲制桶业面临的危机。
会议内容:提供了全方位的市场及技术信息
本次会议国外代表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共124人,其中非亚协会员代表有国际制桶业联合会主席、国际容器翻新联合会主席、美国工业包装产品再利用协会会长、国际钢桶容器协会会长等国际性包装组织的领导人,这些国际组织的代表还分别在会上进行了三篇专题演讲。英国联邦焊接公司、荷兰三保险封闭器公司、印度工业技术公司、印度普若瑟封闭器有限公司和意大利全球系统与技术工业有限公司等国际钢桶相关企业也在会议上进行了技术交流。
亚协会员来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中国、印度、韩国等国的会员在会议上进行了关于市场报告会和技术报告会的14篇讲演。本次会议上各国代表共发表演讲20篇,内容包括了当前国际制桶行业的所有最新信息和成果。中国的三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表了《中国的钢桶市场》、《中国的可回收钢桶市场》和《钢桶涂装与环境保护》等三篇演讲,受到了各国来宾的高度评价。
本次会议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代表范围广,报告信息量大,为与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市场及技术信息。通过这次会议,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亚太地区的制桶业状况,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制桶业状况也可见一斑。
会议氛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会议期间,各国朋友济济一堂,谈笑风生,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尤其是大会期间,会场内高朋满座,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借助同声译,各国朋友没有了语言障碍,各国同行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共鸣。
在会间休息时,大家握手言欢,相互介绍,互通信息,交换名片,畅所欲言。不少朋友相见恨晚,在会议主席台上频频合影,以示留念。尤其是中国的代表,更是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多交朋友,搜求信息,希望抓住任何一个可能合作的机遇。
在宴会时,各国同行同席共饮,互敬美酒,表达着各自美好的祝愿。祝愿朋友们身体健康,祝愿制桶业兴旺发达,祝愿友谊天长地久。欢送宴会上,大家难舍难分,几天的会议使大家都成了相濡以沫的好朋友。
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房山制桶厂,并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和定陵。朋友们互相合影留念,相互鼓励,共登高峰。面对巍峨绵延的长城,外国的朋友们感触颇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感动。
会议影响:为中国制桶业带来发展机遇
这次会议是我国制桶行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会议,也是第一次国际会议,举办这次会议的相关部门虽然费尽周折,但大家从中也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长了见识,也得到了锻炼。为今后举办类似会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加本次大会的国内制桶企业的代表普遍认为,本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大家在会上充分交流了最新信息,对于中国制桶企业来讲,可以通过本次会议了解国外新技术及管理经验,为促进中国制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制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大家表示:今后要以“亚协”组织为桥梁,以“亚协”会议为平台,加强中国与亚洲乃至全世界制桶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本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我们的制桶业走出亚洲、走向世界,从而带动中国包装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保持腾飞做出贡献。
(文/杨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