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行业新闻:我们聚集国内外钢桶包装行业相关的新闻资料,让您足不出户了解行业大事,掌握发展方向。      
  首页-行业新闻-"小包装"暗藏"大问题""小包装"暗藏"大问题"-中国钢桶包装网  

 
 

"小包装"暗藏"大问题"

  袋、盒、筐、罐、箱、瓶、盘、碗……
   纸、纸板、OPP、PVC、PE、PET、EPS、马口铁、铝膜、木料……
   多种多样的包装形式,多种多样的包装材料,显然正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然而,就在这个最敏感的领域,就在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中,与朝夕相伴的“包装”却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忽视了,从而也忽视了它的危害。

  直到有一天,多家媒体对杜邦公司不粘锅“特富龙”涂层是否致癌产生怀疑;《法制晚报》报道北京发现有毒塑料盆,其采用废旧塑料或者医疗垃圾制成;“中国食品产业网”报道易拉罐饮料中铝含量高,主要原因是罐体中的铝元素迁移溶出到饮料中所致;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某些食品包装袋中苯残留严重超标,一种奶粉包装袋,苯残留竟超出国家标准10倍多。还有PVC保鲜膜事件、一次性餐盒中填充工业石蜡和碳酸钙事件、采用废旧VCD光盘制作婴儿奶瓶事件……一桩桩、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

  不仅如此,食品包装安全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贸易。据资料统计,我国2005年上半年已收到欧盟对我国与食品包装材料的预警通报达36批,是2004年全年的3倍多,其中主要涉及到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助剂和重金属残留与迁移问题。2005年7月1日,欧委会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司司长马德林专门就我国出口欧盟与食品包装材料频繁被检出安全问题致函我国驻欧盟大使,督促中国政府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出口到欧盟的食品与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2006年上半年,因包装存在问题被日韩等国退运至大连口岸的我国出口食品达12批、233吨、货值57.6万美元,占该口岸全部退运货物数量的30%。

  相比我国国内的情况,欧盟作为世界上制定食品包装安全体系最为完备的组织,目前却已经制定有关食品包装卫生安全强制法规指令达十多项。例如,欧盟在2002/72/EC指令(《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制品的指令》)中列出了可用于生产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的单体、添加剂清单,共包括822种化学物质名单,其中399种化学物质制定了明确的迁移限量标准,并规定从2006年3月1日起,禁止不符合该指令的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及进口。美国也将从食品包装迁移到食品中的成分视为间接食品添加剂,并对任何会与食品接触的物料列有严格的规定。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享用的是食品,又不是包装,它的好与坏根本不影响我拿起食品时所希望达到的主要目的;而有一些人则会认为,国外所制定的法规太苛刻了,有些小题大做。然而,就在处处叫响“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今天,要将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活安全,则不容我们忽视与食品有关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

  食品包装,虽不在消费者享用食品时唱“主角”,但却埋藏着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巨大隐患。也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环节,才构成了食品安全这个大体系。全社会只有从树立食品包装安全意识这个“细微处”入手,坚决杜绝具有隐患的食品包装现身,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方能实现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大目标”。

质量是不能"包装"的

活在讲究包装的时代,许多人都难逃其华丽的诱惑。大到钻戒、小到糖果,醉心痴迷此道者越来越多。但请记住:世间还有一样东西,任谁也无法包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

有消费者反映:在商场购物时,常常在商品的外包装盒上看到“本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字样,而不少企业在广告中也大都要把自己通过该项认证用作商业促销。这就平地里造出一个“误区”:不少消费者认为,通过认证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即代表着其产品具有优秀品质。

看来,“搭车”的目的暂时达到了。然而,有关人士明确指出: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只能证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标准的一个依据,而不是对产品质量的绝对保证,也不代表企业生产的每件产品都是合格的。

这个“谜底”,许多消费者至今不知。

我们初步明白了:通过质量认证,只是说明企业达到了起码水平。至于认证和质量,两者之间恐怕不能完全挂钩。不知是喜是忧?短短几年时间,国内大多数上规模的企业“轰”地一下全都通过相关认证。这虽然是好事,但我揣测,其中不乏混水摸鱼者。比方一家相熟的企业老总告诉我,去年他们申请认证,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然而认证专家大驾光临,资料还没过目,便提出“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非要住四星级宾馆不可。企业老总无奈,只得提升接待规格。等到评审专家满意了,工作方才顺利开展。从这件“小事”上看,该企业的认证质量恐怕要打几分折扣。

这类“内幕”,消费者恐怕不知道。

在某些厂家起劲卖弄“风骚”时,据我所知,许多一流的国内企业,却始终坚持着“刁难自己”的做法。他们实施的内部标准,实际上往往高于国家标准,有少数过硬的企业标准甚至高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之下,某些厂家做得实在不够高明。他们一旦通过认证或者评上什么“大奖”,便急急忙忙把这些当成“卖点”,向消费者卖力推销。很明显,这种心态是不大合适的。要想生产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只能是遵照标准,严格自律。究竟是向高标准看齐,还是向低标准凑合?乃是截然不同的境界。前者占位高,起点高,出手自然不凡。而后者的举止就不敢恭维了,因为他们的工夫全用在了嘴皮子上,常常是能凑合就凑合,最喜欢把自己打扮成“获奖专业户”。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会降低企业层次,染上了滥竽充数的嫌疑,久而久之,还会栽进一个用“奖”熬出来的大“酱缸”里,最后,想爬都爬不出来。

现在,“地球人”全知道了,境界有多高,质量就能走多远。建议某些厂家赶紧撤下华而不实的包装,把主要精力用在苦练内功上。既然“ISO9000认证”不是一张“王牌”,那些溢美之词和名人捧场就更不足以代表或等于产品质量。须知天下万物皆可装扮,惟独质量拒绝包装。倘若华丽贵重的“内衣”、“外套”穿多了,反而会掩盖其熠熠放光的金子本色。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