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给你一个制桶人专属的锦囊
文/杨柳
在新冠病毒与经济萧条的呼啸声中,2022年的余晖即将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可惜流年,忧愁风雨!在新的一年里,制桶人将再整旗鼓、勇毅前行,努力营造出新的良辰好景。
今天,我们将抖落不堪回首、尘灰满脸的2022,迎接一场关于“预见2023”的探讨。钢桶业的2023年,又将蕴藏着哪些变化和机遇?
一、内需复苏至关重要
钢桶业景气度与下游应用行业的需求变化密不可分。2022年,石油、食品、化工、药品、抗疫相关等行业表现出较高的景气度,有效拉动了钢桶行业增长。2023年,这种情况有望延续下去。
疫情三年,中国一直采取的是清零模式,数万亿资金投放到疫情防控当中。在经济方面,中国并未采取欧盟、美国、日韩、港澳台的发钱模式,大量印钞流入到新基建领域。如今,国家急需作出改变,对居民进行补贴发钱,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内消费。
对钢桶业来说,如果你对国家发钱的判断是否定的,那么就必须要实施更加保守的经营策略。
二、出口包装力争挽回颓势
在极度内卷的钢桶行业,做内销品包装订单是很难赚钱的,只有出口包装订单尚有一定盈利空间。2022年,我国的化工产品出口经受了疫情冲击、欧美通胀和地缘政治危机的多重考验。2023年,我们将面临几波感染高峰与外资转移订单的冲击,如果国家层面不作出重大改变,出口货物包装面临的挑战恐怕远超2022。
我们不必疑虑,2023年国家一定会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汇率,退税等手段都会放大,这个机会是值得把握的。
三、行业洗牌图穷匕现
新的一年,是制桶业最接近彻底大洗牌的一年,小编更愿意用图穷匕见来形容这一历史大趋势。
支持钢桶行业大洗牌的主要因素有:
1、终端客户出现更大规模的洗牌;
2、各行各业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供应链重组;
3、疫情带来的经济萧条影响了现金流,进而影响到偿贷能力;
4、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得不为2020-2021年的过度扩张失误买单。
2023年,制桶人应远离这几类高危客户:
(1)夕阳产业客户;
(2)连续亏损且现金流枯竭的企业;
(3)面临激烈竞争却无力自我革新的企业。
四、大公司发起大清洗
近些年来,制桶行业的大公司在抢抓市场、变革管理、稳健运营、品牌建设、转型升级等方面无疑是走在了前面。无论是团队战力、国家补贴、银行信贷、政策扶持等方面,大公司都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此外,在原材料疯狂涨跌,环保安监不断加强的现实环境下,大公司无疑更加稳定。
在订单持续加速萎缩的2023年,一些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制桶公司必须对竞争对手发起大清洗行动。在这种环境下,传统钢桶企业陷入动荡将不可避免。
五、中小微路在何方
钢桶行业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当年生存的基础主要是抵近客户、定制服务、报价低、走关系等。如今,随着包装业的不断发展变迁,原来的优势逐渐转为劣势,中小微企业急需重新寻找新的定位。
六、数字化与智能化
进入2023年,大田、格瑞夫、中粮、四方等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取得量变到质变成果的行业龙头,必将加快对智能工厂的复制,从而深刻改变行业格局。
2021年,大田推出了钢桶包装数智化工厂,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复制开来。2022年,格瑞夫与中粮在向外界展示智能工厂的同时,加快了智能工厂建设的步伐。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制桶人对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认知严重不足,甚至轻蔑地称它是赔钱的玩意,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
七、原材料走势
2022年,原材料企业全面陷入“需求疲弱+成本高昂+产品爆仓+停机不断”的四重困境,盈利水平处过去十年底部状态,至今没有走出谷底。
2023年,制桶业仍将受到“成本高企、需求疲弱”的双重挤压。但是,桶厂必定会利用产能集中度、利用钞能力等一切因素来推动钢价上涨。实际上,以过去三年的M2增长速度,人民币的购买力已贬值太多。
相对来说,原材料是最容易转嫁通胀的一个环节。因此,2023年的基调一定是通胀和涨价。
灰暗的2022即将翻篇,希望的2023近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努力奋斗吧。
2023,给自己加油,带着微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