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商贸信息 图书库房 订阅查看 行业资讯 展会服务 招聘求职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首 页  
行业新闻 | 工艺技术 | 市场信息 | 标准法规 | 网上教程 | 资料查询 | 网上书店 | 企业动态
·设备工装 ·原辅材料 ·循环利用 ·企业管理 ·展会信息 ·供求信息 ·生产安全 ·微信直通车 ·视频展播 ·钢桶杂志 ·专著选登
资料查询:提供国内外与钢桶包装相关的资料,包括行业经典、企业名录、报刊杂志、资料下载等等资料。
  首页-业余园地-台湾华视版《红楼梦》——经典之作台湾华视版《红楼梦》——经典之作-中国钢桶包装网  

 
 

台湾华视版73集电视剧《红楼梦》——经典之作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钟本伟 贾宝玉
张玉? 林黛玉
邹琳琳 薛宝钗
徐贵樱 王熙凤
徐乃麟 贾琏
王玉玲/郭慧雯 史湘云
胡惠玲 贾妙玉
汤兰花 贾元春
李星瑶 贾迎春
王佳莉 贾惜春
毛训容 贾探春
曾亚君 赵姨娘
张琼姿 秦可卿
周筱云 尤二姐
李威仪 李纨
杨洁玫 晴雯
萧艾 袭人
蓝丽婷 麝月
江岱恩 莺儿
傅碧辉 贾母
牟希宗 贾赦
傅雷 贾政
范鸿轩 贾珍
文帅 贾蓉
鲍正芳 尤氏
韩湘琴
王夫人
李又麟 薛蟠
芳玉 薛姨妈
金士会 邢夫人
刘德凯 情僧
澎恰恰 癞头和尚


凤姐姐-徐贵樱饰
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生有一双丹凤,演得最好、配音最佳。不过若写成贾府死里逃生的救命人也过夸张。

宝姐姐-邹琳琳饰
演得很好,顾大局、识大体的贤慧妻子。

林妹妹-张玉?/张玉燕饰

多愁多病演得很好,多情多才演得太一般。

紫 鹃-周承芳饰
黛玉的丫头,和黛玉情同姐妹.和黛玉的感情很感人。

秦可卿-张琼姿饰
容貌俊俏,行事温柔和平.

史湘云-王玉玲及郭慧雯饰
别号枕霞旧友,原籍金陵,父母早亡,贾母为其祖姑母.
性格英豪大方,富有男性风,为人心胸爽直.演得挺好。

妙 玉-胡惠玲饰
自称槛外人,出身读书仕宦之家,入空间带发修行.
应曲文: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兰,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看破红尘、谈何容易。

尤三姐-马世莉饰
贾珍妻妹,柳眉笼翠,生成了风流标致的模样儿,
为人轻狂豪爽,兼有刚烈之气.死得可惜。

贾母-傅碧辉饰
贾代善之妻,母家姓史,又称史太君,鬓发如银,极善于及时享乐,体会人情.演得挺好。在下以为贾府内政出自二太太王夫人。大家和伙哄骗老太太。老太太应该可信是中意于宝、黛的。王夫人于私、于公选择了宝钗也无可厚非。

贾元春-汤兰花饰
贾政长女,贤孝才德,兼于一身,应曲文:虎兔相逢大梦归.演得挺好。

贾探春-毛训容饰
别号蕉下客,贾政之女,庶出,行三,削肩细腰,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才自清明志自高.演得挺好

李 纨-李威仪饰
字宫裁,别号稻香老农,为人宅心忠厚,嫁贾珠不久孀.
美而不矫,很符合孀妇的无能,无好,无为的标准.第一贤妻。

宝 玉-钟本伟饰
不肖子弟,到处留情。演得尚可。辜负了黛玉。若新婚夜愤而出家,还情有可原。两年才逃避现实、而遁入空门,实乃不忠、不孝、不负责任(对宝姐姐)的大坏蛋、大软蛋一个。金钏、晴雯的死也与他直接相关。

晴 雯-杨洁玫饰
死得可惜。


感觉了解华视版《红楼梦》的人不多,前不久重温了一遍,觉得十分经典,与央视版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略抒己见而已。

  (1) 钗、黛、湘
     央视:★★★★★
     华视:★★★★★

先说宝姐姐,央视里张莉饰演的这一角,“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可以说是胯炙人口,看起来聪明、妩媚,端庄而不失活泼,自然没什么可挑剔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压缩成36集的情况下,宝钗的形象没能完美地突显出来。

华视版就不一样了,长达73集的制作,足以让它慢慢来,一步步地烘托和铺垫人物性格,邹琳琳扮演的这个角色突出表现在“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上,尤其在锦衣军查抄宁国府之后,华视为她增加的戏份,使她的形象显得更加完美,切合了“山中高士晶莹雪”这一句。

应该说,华视版是拥黛而不抑钗,这一处理我认为值得称道。央视总体上,感觉还是拥黛的,陈晓旭已经几乎成了林妹妹的代言词,不过十几年后回过头来看,她的表演和形象都并非无懈可击。

央视选出的林妹妹,确实是“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具有令人叹服的古典美,晓旭也表现得如“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但是后来也有许多人指出,作为金陵第一钗的林妹妹,首先是一位知书达礼、落落大方的名门千金,晓旭的表演似乎略嫌小气了一点,就像有一位红迷说的:“内地在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家喻户晓,可以说是有史上第一部完整展现红楼故事的巨作,场面宏大,阵容整齐,道具服饰精美,剧本没有完全按照高额的续作改编,而是参考了当时红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剧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的才气与聪明没有能重点突出出来,反而显得她小家子气,林妹妹既使是母亲早亡,但她也是贵族家长大的,从小饱读诗书,不愁吃穿,不可能像晴雯们那样没见过世面。主人公林黛玉的不成功造成这部戏不可能展现曹雪芹的原著的风采。最可笑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还不太富裕,许多演员表现不出贵族阶层的一举一动,感觉到他们不像在大观园里,而像是在一个土地主家里,我还记得有一个王夫人的镜头,王夫人在吃水果,巨大的特写镜头展现的是她从嘴里抠出水果核,让人感到极不舒服。“相比之下,张玉?饰演的黛玉虽然身材过高,比较符合现代审美观,在古韵和娇柔上不如晓旭,可是一样“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看起来十分端庄、高贵,就是使小性子也都入情入理,完全不给人以小心眼的印象,这种诠释恐怕比较符合一个“才貌世应稀”的贵族小姐身份,至少是比较讨好的一种处理。

华视版全剧情节的安排与央视不同,与央视前慢后紧的进度相比,华视版显得从容不迫,但在宝黛的情感发展上却很急促,第10集刚刚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11集就发展到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让一切剧情刚发生之时,宝黛二人之间就已订下盟誓,这一安排或许与考虑到宝黛钗三人的关系有关,它使宝姐姐显得心静如水,也使黛玉的心结更能得到观众的理解,这样就算没看过原著的人,也大致能领略这之中的微妙,就像有一位红迷说的:“我个人较喜欢台湾华视电视台拍摄的73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虽然由于这部戏拍摄时间较长加上有些演员罢工或是空难死亡换角色影响了品质以外,这部戏还是比较成功的,这部戏拍摄在内地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之后,由于它的集数多,所以许多细节交代的比较清楚,即使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也会理清人物关系。……华视的这个版本演员阵容也是空前的,奇怪的是也是演王熙凤的演员最突出,是不是王熙凤的个性鲜明容易使人把握呢。另外张玉?对林黛玉的把握也很到位,凡是看过这个版本的人都说里面的林黛玉很讨人喜欢。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的《红楼梦》中居然有一个内地演员池华琼,她演的是邢岫烟,可能是因为这部戏曾在上海大观园拍摄外景的缘故吧。”

说到演湘云的王玉玲,她的扮相和演技基本上都是可以肯定的,目前我尚未看到对此表示过不满的意见。一位影迷写道:私底下的她,大似英豪阔量的枕霞旧友,谁曾想醉卧芍药眠的憨湘云,在曹雪芹笔下抽中 “只恐夜深花睡去”的花令,竟一语成谶,被她演成真人版的“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天不假年在海外意外身亡。十年前杂志上看到她的史湘云红楼梦难圆,从未奢望会看到华视红楼梦,或者说即使看到了,恐怕也是《梦》里非伊人。岂料十年后,在华视网站上看到湖水绿衫的1/3王版史湘云,卸去了雨桐的成熟,转而以俏皮潇洒的面目叫着张玉?钟本伟林姐姐二哥哥,竟也不会让人怀疑她的实际年龄大过二人几岁。

  另外,1993年2月 台湾《自立晚报》
     观众怀念王玉玲

红楼梦保留其戏份制作人李英表示,王玉玲在红中的戏将全部保留。原本因为红剧是跳拍的,王玉玲的戏镜头并不连贯,所以为保证流畅,原想重拍她所有的戏。但近日华视接获许多观众来电,指出往后再也看不到王玉玲的演出了,希望保留其所有戏份。

华视表示,既然观众如此要求,将保留其所有戏,即使将来出现不一致的画面,相信观众也能谅解。

有人写道:“唯她笑则明亮,怒则性格,哀而不怨,乐观英爽,又柔情一片。”因此扮演湘云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惜这之后,不得不换了郭慧雯去演,感觉逊色多了。

说到钗、黛,有一点很明显的美中不足,演黛玉的张玉?身高有167,而演宝钗的邹琳琳只有161,两个人偏偏又有太多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高矮分明,对宝姐姐有点不合适哦。

总的来说,华视版选出的黛玉、宝钗、湘云三位演员都是出类拔萃的, 而且由于剧情和其他因素的烘托,虽然不是作为新人出演《红楼梦》,她们的表现也都是值得欣赏的。

  (2) 其他正钗
     央视:★★★★
     华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可卿这个角色,说起来这是央视版的一大缺憾,戏分本来就少,还由张蕾和夏丽蓉来分饰,更是大大削弱了这一形象的艺术魅力,根本就看不到一个“兼钗黛之美”的绝色女子,而华视版则正好相反,由袅娜风流张琼姿扮演了这一倾国角色,剧中的她鲜艳妩媚、温柔灵秀,颇有点勾魂摄魄的意思。很多文章指出,可卿的存在对宝玉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一形象若不塑造好,对全剧的效果都会有损害,对可卿的打造不力是央视版的硬伤之一。

说到邓婕扮演的凤姐,几乎就成了央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有人甚至认为,“这部戏最大的贡献就是邓婕演的王熙凤,邓婕把握的非常好,在红楼人物中这个角色被诠释的最合理最丰满,如果抽掉王熙凤这个角色,这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除了在服装、道具、音乐上为人称道外,在人物上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之作。”

虽然如此不可超越,徐贵樱 的表演仍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尽管在打扮上不及邓婕“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但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外型上比邓婕似乎更符合原著,另外,也比央视凤姐更内联含蓄一些,锋芒全藏在妩媚的笑容之下,真切合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这句话。因此,这位“凤姐”竟也不比邓婕逊色。

东方闻樱扮演的探春一直都是经典,可惜脸型不够瘦,但是气度和美貌都有了,称得上“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与之相反,华视版里的确实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 蛋脸面”,可是不能给人以足够精明和亮丽的感觉,尤其远嫁这一幕戏,让东方闻樱出尽了风拖,显出她多么的雍容华贵,而又楚楚动人,相形之下,华视里的探春就要逊色多了。

华视版的元春也令人失望,按说她应该是一位年轻美貌的皇妃,可演员却不怎么出色,结合起在整个省亲过程中的演技,感觉也都不如央视。

其他几位正钗的个人认为都表现平平,两个版本差不多,不过,华视里迎春这个形象要好些,这当然和央视中途换演员分不开,李纨、妙玉由于戏份增多也显得比较丰满。

  (3) 其他女角
     央视:★★★★
     华视:★★★

刚看到华视里的紫鹃时,感觉有些惊讶,因为和央视里的紫鹃酷似,真可说是旗鼓相当、平分秋色,或许这位兰心慧质的少女,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接近统一了吧?华视版第70集里,当惜春在小船上问紫鹃想去哪里的时候,她回答要去苏州守着林姑娘的坟,这一幕确实感人。身材娇小的紫鹃,脸上的神情冷冽而凄美,头发不断被江风吹起,那样的落寞和决然,催人叹息。

说到袭人这一形象,在华视版里,她总穿着一袭绿衣,显得十分贤惠、懂礼,比央视版里多了几分端庄,也多了几分冷漠,喜欢看着宝玉,同他说教,像一个正儿八经的姐姐,的确“似桂如兰”,可不大符合原著里“温柔和顺”的说法,更不可能与宝玉有过私情了。

两个版本里的晴雯都不错,央视里的伶俐、娇俏,华视里的大方、美艳,可说是各有千秋,但我个人更喜欢华视版里的。对于一部毕竟是与原著独立开来的影视作品来说,为了不成为单纯的照搬,适当加些细节处理,这样做不但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毕竟一本《红楼梦》有千百种读法,每拍一次就重读它一次,自然会读出不同的它来。华视版里,比如晴雯自身面临的困境,她究竟为什么没给黛玉开门,为什么厉声斥责小红,为什么对坠儿小窃表现出憎恨,华视版都有精细的解读,可以好好体会一下。

另外,对平儿这一形象的把握,两个版本的差距也甚大。原著里说她“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央视里的平儿比较符合这句描写,长得十分俊俏,可是高贵有余,不太像个丫头了,不觉得“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华视版里的平儿则不够起眼,也不够美丽,但更加温柔、细心,让人联想起她“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贴,从而也对这一形象产生深切的同情。总体而言,倒不好说哪个平儿略胜一筹。

说到央视里的平儿,在《选美纪实》里曾经提到这位演员:哎!怎么那一位一声不吭?一进门就昂着头。

猛一看并不是特别的吸引人,算不上十分漂亮,但却有她独特的气质:中等身材,全身留黑,一条非常合体的黑裤子,一双黑跟鞋,一件中式袷腰高领黑棉袄,并不很黑的头发往上高高地挽了个髻,在满是黑色的衬托下,本来就显得白净的脸蛋就越发白净了。好啊,全然一副安娜的打扮!

她坐在那里,一点笑脸也没有,头往上扬著,眼睛不时左右斜视一下,简直是个骄傲的公主,十足的冷美人,我脑子里的妙玉顿时和她混为了一体。

……后来,这位高傲的公主沈琳演上了“俏平儿”。

从这段记录来看,让高贵的沈琳去演委曲求全、温柔娇俏的平儿,也是有点美中不足了。

华视版里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金鸳鸯,她的扮相机灵、可爱,俏丽中不失方正,是典型的外柔内刚,剧本里为她增加的戏也恰到好处。小红也是不能不提的,虽然个人感觉为她加的戏太多了一点,不过毕竟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为后文打下了充分的伏笔,而剧里的小红,表现亦算不错。

然后比较一下几位夫人,央视里的王夫人太瘦了,演技差劲,服饰举止各方面都不太像一个贵夫人,华视的王夫人就比较合宜,表现出了一位养尊处优、貌似菩萨的贵妇。可是央视的薛姨妈,看起来又比华视里的要好些,至于刑夫人,两个版本里的表演都不讨好,在央视里,她太不起眼,在华视里她又太嚣张,过分做作了。

至于贾母,两个版本各有千秋,倒不想拿来比较了。但是华视为贾母加的戏,无疑进一步丰满了这个形象。毕竟,电视剧和原著之间的关系并非等号,其大胆创新和删减剧情,在某个程度上都还算可以接受。

除此之外,华视里的其他丫鬟和小姐都显得 不够精致,缺乏审美的意义,更少了一种古韵在里面。

关于对央视里女角的批评,有一位红迷说的很有些意思,这里转贴:“我将要抱怨的是林黛玉长的不够浪漫,薛宝钗不够漂亮,宝玉的神荡然无存,阿凤全然不是那么刁钻,李纨虽是槁木死灰一般,但也不会那么老土,一出场让人以为是王夫人呢!袭人晴雯平儿鸳鸯司棋红玉全然不是那个样子!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演员的自我介绍还舔不知耻地说晴雯是她演的,她不知道广良正在找是谁把晴雯糟蹋的呢!就是刘姥姥一人也要让我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上好半天。金庸看到别人把他的小说拍得不成样子还可以骂上几句,可怜曹公连牢骚都发不了了! ”

  (4) 男角
     央视:★★★★
     华视:★★

说起华视版的男角,确实令人郁闷。

先说男主角,宝玉这个角色本来就很难演,当初央视开拍的时候,也是先敲定了林妹妹,过了好久才找到宝哥哥,可说是千挑万选、费尽心思才决定下来的。

参看《选美纪实》里的一段:在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吴祖光先生就曾说过:“我觉得贾宝玉是最难找的,他是理想人物,现时生活中上哪儿去找?你们万其他网站不成,就是因为这个宝玉找不着。”

后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跑遍全国各地所有的演员都定下来了,而且已经有了开机时间,可这位“高贵”的宝二爷还不知在哪儿。

欧阳奋强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与其他“宝玉”相比,已经堪称出类拔萃了,和原著里描叙,亦不可说不贴切,但见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若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如笑,即?视而有情。”“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股风骚,全在眉梢;平生种情思,悉堆眼角”。借用一位红迷的话说,宝玉眉目如画,笑语盈盈,可不是一位擦脂抹粉的人妖。 ,欧阳五官分明,尤其眼睛十分明亮,身材还算英挺。,聪明调皮,活泼可爱,,难怪贾母把他当心肝宝贝,众姐妹青睐他,林妹妹要把他当知心人,也难怪央视后来居然把他编派到边境去打仗了,呵呵。

可是欧阳的演技只算平平,很多时候只能靠“好皮囊”压头,一旦需要他挑大梁,念起台词来总觉得勉强了。不过只要看看华视版的宝玉,对欧阳的任何意见就都烟消云散了。我不是想挑剔钟本伟的外貌,可事实上他的很多角度看起来都显得太小了,总给人优柔、呆板、软弱的感觉,也难怪华视版要承袭高鄂的部分剧情,演出这“金玉良缘把我骗”的一幕。

尽管如此,在看到这部分剧情的时候,我仍然有其他感悟,那就是:我觉得华视版要向我们传达某种讯息:宝玉并不是真的傻子,他心里雪亮,贾家不会让他娶黛玉,因此他妄想装疯来博取长辈们的同情,希望能用自身的健康安危换取家族的慈悲心肠,对他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做最后的挽救,也算是他最后一搏,然而他又无时无刻不清醒着,明白身边在进行的算计和阴谋,因此他忧心如焚。当凤姐来对他说:“给你娶林妹妹好不好?”他竟然咧开嘴笑了,说:“你们是骗我的。”看到这里,感动不能不喷涌而出,也许宝玉是真的迷了心窍吧,可无论如何,在对黛玉的思念和忧虑上,他仍然是保持高度清醒和关注的,只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候,即使他愿意用性命去换取,即使王夫人、凤姐都疼爱黛玉远胜过宝虿,在那样严峻的情形下,贾府也不能、不会让他娶林妹妹。

华视版对贾府来自外界的危险,随着剧情的发展,始终都在交代、并利用这一更大的矛盾,把其他矛盾都归纳入它的前提下,使得剧情更加澎湃、扣人心弦。也由此,钟本伟的宝玉扬长避短,看起来温情脉脉,果然是脂粉丛中长大的尊贵公子,这种诠释给他和黛玉之间增加了一层浪漫、温馨,也平添了一种淡淡的、剪不断的哀伤,因此,对钟本伟的表现是不能全盘否定的。

可是如果抛开男主角,再去看其他所有的男配角,我们都会感到悲哀的。包括柳湘莲、贾琏、贾蓉、贾蔷、贾芸、贾瑞、贾环、卫若兰……为什么他们的外貌都如此不堪呢?对比一下央视里英俊潇洒的角色,这种缺憾就更明显了。

不只如此,除了贾芸、贾政之外,他们的演技也全都令人失望,对此真的无话可说了。

  (5) 剧情安排
     央视:★★★
     华视:★★★★

央视在忠于原著上做得很好,但单单如此似乎还不够,它应该表达得更多,以它独特的视觉来为我们读《红楼梦》。关于央视后期制作的仓促,遗憾是不容置疑的,甚至令人想入非非,以为原著的后四十回佚失了,央视的后几集也注定一样的命运,只得匆匆收尾。

关于央视《红楼梦》有哪些不足 ,曾经有一位红迷这样写道:我并没有贬损电视剧《红楼梦》的意思,只是希望新拍的红楼梦能尽可能克服旧的缺点(也希望尽可能避免产生新的缺点)。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不足:1、有些情节不够通俗易懂。对于对古代生活不大了解的观众来说,是个门槛。

2、对人物关系的交代不够。由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光靠情节中人物的对白和姓名字幕还难以让观众弄清楚。我认为如果再出现姓名字幕时附带上人物关系比较好。例如:“贾蓉之妻:秦可卿”。

3、每集的标题不能完全涵盖该集的内容。由于电视剧的一集相当于小说中的2-4回,而标题只概括半回的内容。我认为如果要取标题,可以放弃原著标题而另创或者不要标题。

4、原著中有些情节被舍弃,没有充分展现原著的魅力。我不知道舍弃的原因,请指教。

5、前后两集之间没有衔接片断,给人一种不连贯的感觉。

73集华视与36集央视相比,自然表现出了令人羡慕的优势,它可以把贾府衰亡的内外因、群芳失散的原由和去向,都尽量清晰地向大家说明,把故事讲得从容不迫、余音袅袅,而从第66集《史太君寿终归地府》起,它在创新方面表现得更为大胆、独立,作为重要角色的凤姐和宝钗,在这后面几集里戏份大增,当大厦倾倒、公府被抄,宝玉自然是百无一用的,所有的主子都被关了起来,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男性尤其如此,个个都垂头丧气、提心吊胆,而“十个男人也不及”的凤姐、和有“停机德”的宝钗,则在囹圄中谋求着一线生机。

凤姐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老练和机智权变,于危难之秋得到了相当的表现,她宣布:“贾府的福,我享了,难,我也当了!”于是她以琏二奶奶的身份,为这个家族做了最后的贡献,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之夜死在监牢里,曾经想休弃她的贾琏听到死讯后掩面痛哭。

宝钗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显示了方正坚强的品格,料理了王夫人的后事,又完成了凤姐的遗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男眷们的危机,然后她和李纨母子一起,一无所有地离开了这朱檐画栋,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两年后,宝玉才失魂落魄地归来。在艰难的环境里,她依然坚持自己的美德,显得那么高贵和落落大方,因此华视版所要塑造的宝钗,可说是近乎完美的。

最后,宝玉仍然出家去了,关于华视版的结尾,可以引用一位红迷说的:“另外这部戏的神话色彩也很浓,因此加强了戏剧效果,其实本来《红楼梦》就是一个梦,曹雪芹的原著里也是有神话色彩的,不知为什么内地的创作者愿意回避这一点。”

全剧以“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开始,又以一个怪诞的梦作为终结。当我们看到年迈的贾政在流放地里扛木材,由于不堪重负而步伐蹒跚,他放下木材,伸手拭汗,遥望故乡,多么希望贤良子孙复兴家业,前来搭救父兄,此时仿佛在幻觉中,他惊喜地看到了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在雪地里向他下拜,连连呼唤,宝玉却头也不回地跟着一僧一道远去了。此时蓦然想起当年那首《西江月》,“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果然批宝玉极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恍恍惚惚,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6)音乐
     央视:★★★★★
     华视:★★★

借用一位红迷的话:民族音乐近来不景气,不是不受人们喜欢,而是没能让人们有机会去听去了解。红楼梦音乐会是一种尝试,很好的尝试,应努力使我们的青年更多的了解我们文化的精髓。

唯有一点不明,电视剧中经常在喜庆的时候配<<晴雯词>>的曲。不知晴雯的悲惨命运为何用一支有点欢快的曲子,请高人赐教。

要超越央视红楼在音乐上的成就甚难,墙筑得实在太高了,不过华视版的音乐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只是其中比较好的几支曲子,听起来总有点模仿央视的意思,另外就是不够有韵致,不古典。

  (7)服装、道具
     央视:★★★
     华视:★★

央视版为了节约经费,已经委屈了钟鸣鼎食之家的排场,华视版也显得有些寒碜,除了黛玉的打扮还不错,宝玉、宝钗、三春等几个主子,穿得也不够阔气,尤其凤姐的穿戴让人大失所望,不明白为什么让紫色做她的主色调?丫头们就更不用说了,平儿就永远穿一身绿的,薛姨妈和王夫人就永远是红的,晴雯就只有一件水红的,一件鹅黄的,袭人也没几套衣服可换,大大失了贾府的体面。

至于屋里的摆设,园里的风景,其他种种场景设计,两个版本都不能令人满意,就等新版红楼梦来给大家一个惊喜了。

  (8)台词、配音
     央视:★★★
     华视:★★

个人觉得央视的配音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姑娘说话就显得过软、过慢。华视版则正好相反,里面说话的风格没有很好地统一,时而文邹邹的、原著味道十足,时而通俗起来了,说笑、吵架,就跟现代人差不多,幸好一般的观众看起来,感觉也不是太突兀,但未免仍是个缺憾。

特别是里面有几位夫人,说话行事,全不像个有身份的贵妇, 也不知道是否故意安排的。

回顾《红楼梦》影视的拍摄史,最早的就是30年代周璇主演的那部 ,曾经轰动一时。王文娟与徐玉兰联袂的越剧62版,在中国红楼影视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北影厂出品的《红楼梦》是红楼电影最长的了,里面许多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钱惠丽、 余彬主演的三十集越剧《红楼梦》荟萃越剧界十大流派、四代名流,吸引了大量的红迷和越迷。现在又要重拍《红楼梦》了,这无疑是广大红迷的一件盛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台湾华视版73集电视剧《红楼梦》在线观看。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中国钢桶包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帮助 中国钢桶包装网 版权所有
mailto:winlyons@chinadrum.net
【陇ICP备05000400】